专题三计算题突破策略与技巧-,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若给物体A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10m/s,g=10m/:(1)物体A向右滑行的最大距离;(2)若物体A右方x0=12m处有一辆汽车B,在物体A获得初速度v0的同时,汽车B从静止开始以a=2m/s2的加速度向右运行,:(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0a0=2m/s2根据v-v=-2a0x得x=25m.(2)假设二者不相撞,设经过时间t二者有共同速度v则对物体A:v=v0-a0t对汽车B:v=at解得:v=5m/s,t=:xA=t=:xB=t=>xB+:(1)25m (2),如商场中的自动扶梯、,传送带AB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37°,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以10m/s的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现将一物体(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上的A点,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传送带AB长为L=29m,(sin37°=,cos37°=,g=10m/s2)求:(1)当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所用的时间和物体的位移;(2)物体从A到B需要的时间为多少?解析:甲(1)物体放到传送带上后,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相对于传送带沿传送带向后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物体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为:a1=gsinθ+μgcosθ=10m/s2当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所用的时间为:t1==1s物体发生的位移满足:v2=2a1x1,代入数据解得:x1=(2)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因为mgsinθ>μmgcosθ,所以物体相对于传送带沿传送带向下运动,摩擦力方向变为沿传送带向上(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物体在此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2=gsinθ-μgcosθ=2m/s2设物体完成剩余的位移x2=L-x1=24m所用的时间为t2,则x2=vt2+a2t代入数据解得:t2=2s故物体从A到B需要的时间为t=t1+t2=1s+2s=:(1)1s 5m (2)3s3.(2015·福建福州质检)如图甲所示,质量m=1kg的物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t=,利用速度传感器得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v-t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1)2s内物块的位移大小x和通过的路程L;(2)沿斜面向上运动两个阶段加速度大小a1、:(1)在2s内,由题图乙知:物块上升的最大距离:x1=×2×1m=1m物块下滑的距离:x2=×1×1m==x1-x2==x1+x2=.(2)由题图乙知,所求两个阶段加速度的大小a1=4m/s2①a2=4m/s2②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为F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0~:F-Ff-mgsinθ=ma1③~1s内:Ff+mgsinθ=ma2④由①②③④式得F=:(1) (2)4m/s2 4m/s2 8N4.(2015·山东淄博模拟)如图所示,上表面光滑、长度L=3m、质量M=10kg的木板,在F=5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5m/=3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木板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1m时,又将第二个同样的小铁块无初速度地放在木板最右端,以后木板每运动1m就在其最右端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同样的小铁块.(g取10m/s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刚放第三个小铁块时木板的速度大小;(3)从放第三个小铁块开始到木板停下的过程,:(1)木板在F=5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设为Ff,由平衡条件得:F=Ff①又Ff=μMg②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得:μ=.③(2)每放一个小铁块,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增加μmg,设刚放第三个小铁块时木板的速度为v1,对木板从放第一个小铁块到刚放第三个小铁块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gL-2μmgL=Mv-Mv④联立③④并代入数据得:v1=4m/s.⑤(3)从放第三个小铁块开始到木板停止之前,,设木板运动的距
高考物理专题练习---计算题突破策略与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