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解疙瘩”和“系疙瘩”和差生谈话雷村中心小学德育主任:李全川2011年11月11日通过“解疙瘩”和“系疙瘩”和差生谈话雷村中心小学李全川为了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始终把“促优转差”工作当做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但“育尖”效果往往能立竿见影,“转差”工作却收效甚微,甚至碰上“钉子户”,教师更是一筹莫展。通过二十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控辍转差”的方法,那就是通过“解疙瘩”和“系疙瘩”来和差生谈话。一、教师要通过了解具体情况,明确自己的谈话目的。例如,曾有一名在我校六年级二班读书的寄宿女生,名叫古兰芳,她连续两星期趁刚下晚自习通生放学,校门打开之机,偷跑回家。第一次,学校、班主任和家长经过一天一夜时间才找到她。在家里呆了一天,家长重新把她送回学校,谁知晚上宿舍管理员清点人数时她又不见了。像这样连续反复了五次。最后,无论是校长、班主任,还是家长,不管问她何种问题,她都低头不语,以沉默相对抗。学校、班主任、家长顿时束手无策,既焦急又心烦,左右为难。科任教师无法安心上课,家长无心进行劳动。我通过多方面了解,决定把这个任务拿下来。我的目的是:让学生重返校园,安心上课,解除学校、班主任和家长的后顾之忧。二、融洽谈话气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以诚相待,平等、轻松是和差生谈话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和差生谈话,必须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创设和谐、温馨,差生易于随和的情境。摸清差生的现状和逃学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我向班主任老师提出和古兰芳谈话的要求后,我首先在1分钟内查阅了上次月考成绩,对该生的学习成绩及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大概了解:该生语文成绩62分,数学50分,处于全班倒数第六名的位置。至于第一次逃学这件事,核心问题是该生一夜未归。一种说法是该生在自己家中的西红柿大棚里过的夜,一种说法是在村子里一位大爷家过的夜。可通过调查,谁也没弄明白。这是教师、家长不应该忽略的问题。1、谈话前清除差生顾虑。(1)劝退现场人员。现场人员包括班主任、带课教师、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家长朋友、社会人员。一方面他们是监护人,一方面他们或多或少参与了说服、教育该生的事件。但是他们的存在,会直接影响谈话的效果。一个原因是该生已尝过了他们的“招数”,产生了抵触情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存在会破坏现场的氛围,使差生情绪产生波动,降低差生的判断力;第三个原因是他们的“招数”不“绝”,轻重拿捏不准,所以最好让他们回避一下。于是,作为该生家长的父亲,同样也被我“请”出了办公室。(2)让差生相信自己,博得差生对自己的好感。我先请古兰芳同学坐在沙发上,然后给她倒了一杯茶,递到了她的手上。我没有急于设及古兰芳同学本人的话题,而是先谈我自己。如:“你知道我姓什么?”她说:“不知道。”我就告诉她说我姓李,她可以叫我李老师。我又问她:“你听过我在学生面前讲话吗?”她说:“听过。”我又问:“能听懂吗?”“能懂。”“我讲话直接了当,不喜欢绕圈子……”“咱们时间有限,知道的都要很快说出来……”“你愿意听我说话吗?”由于差生不再是站着,又由于谈话的口气上不再是批评、训斥,不再是口头承诺,不再是“你就不要来了!”古兰芳同学终于点了点头。(3)承诺谈话内容的保密性。差生也是学生,也是人。“人之初,性本善。”“教育是不分贫富强弱,不分智能高低的。”“富人和穷人都有享受阳光的权
通过“解疙瘩”和“系疙瘩”和差生谈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