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配画,邂逅最美的印迹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王梅珍摘要:“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诗与画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姊妹艺术。“吟诵诗词三百首”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笔者在教学中借助诗与画的亲密关系,引导、鼓励学生在理解、感悟诗意后用版画的形式来表现一首诗或一句诗句,用最美的印迹来表现古诗的意蕴,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关键词:诗画一家感受意境创意表现最美印迹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姊妹艺术。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足见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诗与画相联系可以使绘画更富有诗意更好地抒发情感,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也可以使诗意更加形象更加富有感染力。“吟诵诗词三百首”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笔者在教学中借助诗与画的这一亲密关系,先引导学生在吟诵古诗词的基础上结合文中的插图体悟诗意,然后在理解、感悟诗意后用版画的形式来表现一首诗或一句诗句,在画、刻、印的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用最美的印迹来表现古诗的意蕴,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探索:一、了解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意境。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历史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优美的诗篇,从最老的《诗经》,到两晋的山水田园诗,再至流芳千古的唐宋诗词,数不胜数。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第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既可以为诗又可以为画,这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的实据。“诗中有画”也是唐代著名的画家、诗人——王维的作品特色。他的《积雨辋川庄作》中写道:“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诗句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辋川夏日百鸟飞鸣的画面:在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娴静潇洒;远处蔚然涤秀的密林中,几只黄鹂在唱和着。再细细品读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从秋日傍晚山村的景物中,选取了明月,青松,清泉,竹,莲等景物,又选取了一些富有灵动生活气息的片段,不假雕绘,不加藻饰,用了几近素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生动、写实的山村生活图。“诗中有画”就是诗歌突破了语言的界限,而充分发挥出了它的艺术作用,在读者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图画。这样的创作不仅有利于读者的理解,还有利于诗歌的传播。王维的很多山水诗都很好的体现了这点,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诗歌和绘画是彼此联系的,它们在艺术上是相通的,也是互补的。画因诗存,诗因画传,自古如此。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先介绍了画面的主角——在江中戏水的鸭子,以及背景中的竹子、桃花、蒌蒿、芦芽等。通过诗人的生花妙笔,展现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此为苏轼为好友惠崇和尚的《春江晚景》画所做的诗,如今惠崇的画已不传,而这首题画诗却流传千古,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让我们从诗中依稀感受到惠崇的画的魅力。在一大部分以描写景物为主的古诗词中,诗人在其作品里所创造的情景、意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透过这些画面,细细去品悟,我们可以窥视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所体验和创造出来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二、欣赏题画诗,培养审美能力,为诗配画奠定基础。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从我载,宋元时期普遍出现题画诗形式
经典古诗词配画,邂逅最美的印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