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桥国际学校发展规划(意见稿)(2011年—2015年)一、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一)基本状况: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创办于2007年7月,是夏港街道所属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于一体的公办学校。学校占地28681平方,建筑面积15993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其中幼儿园9个班、小学部14个班、中学部8个班共有学生1300多人。教职员工186人,正式公办教师95人,幼儿园编外用工8人,教师100%达到本科、大专学历,研究生比例占5%。校名“英桥”,是取Enjoy具有“享受”的含义,意味着快乐学习、幸福生活;“英桥”还蕴涵培育精英、走向世界之意,我们的愿景就是要让全体师生享受教育、享受知识带给他们的丰富与美好,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学校是中央教科所附属学校,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国际教育实验学校”、中国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马可波罗”计划执行学校、中国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基地、中国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学校从实际出发,依托教师团队敢打敢拼、团结协作的优势,抓住机遇,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江苏教育》在2009年第一期,《学校管理》2010年第一期分别对我校的办学文化作了深度报道)。三年来,学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获得无锡市平安校园、江阴市规范管理先进学校等荣誉。近年,学校“享受成长、享受学校、享受教育”的办学理念正深入到全体师生的心中,“创特色学校,建和谐校园”已成为学校广大师生的行动标准。特色、内涵和不断提高的办学业绩让越来越多的领导关心英桥。全张梅颖女士、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杨卫泽书记、省教育厅洪流副巡视员、马斌处长、江苏省教研室领导、无锡市四套班子老领导、无锡市教育局全体机关干部等领导到学校考察、指导。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及江阴市四套班子领导先后走进了英桥国际的校园,对英桥国际的办学成绩及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并提出了殷切希望。科研兴校的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也吸引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加拿大著名心理学专家梁应安博士、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杨一鸣博士、全国中语会李一行教授、国家督学成尚荣、省教研室副主任董林伟、省教研员朱芒芒、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苏教版编委黄厚江、特级教师钱梦龙、特级教师邱学华、特级教师许新海、中者陶继新等专家先后来到我校讲学、交流。年轻的英桥国际,以他的风采和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前来切磋、参观、交流。“中华杯”全国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江苏省名校长论坛、无锡市小学美术展示及培训、“英桥论坛”语文专场、与南通名师班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江阴市初中教育论坛、江阴市“雄狮杯”少儿现场比赛、江阴市小学生文艺汇演暨无锡市第28届百灵鸟文艺汇演等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英桥国际先后举办。2009年9月欧洲外交官研讨班一行几十人访问我校;2009年11月,150名海外博士走进英桥参观,2009年11月23日,“中国·非洲14国妇女能力建设国际论坛”在英桥举行…“小班化,大视野,小学校,大手笔”,这是来自国内外教师和专家对英桥国际的评价。2010年5月份,我校承办江苏省“五四杯”论文颁奖大会暨中学教学研讨会,省教育厅领导、江苏省教育报刊社领导编辑和来自省内的三百多名优秀教师莅临我校,参加研讨,分享了江阴教育的幸福。三年来,《江阴日报》、江阴电视台、江阴电台等江阴本土新闻媒体对英桥国际学校进行了多次报道,江苏教育报刊社、山东教育办刊社、江苏教育报、江南时报、江南晚报、扬子晚报、无锡日报、无锡商报、今日教育、中国德育等媒体相继走进英桥国际学校的校园。宣传和介绍英桥国际学校的文章有300多篇,有力的宣传和扩大了英桥国际在社会的影响。(二)发展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发展速度较快。我校位于江阴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夏港街道东区,街道的经济实力、领导的关注与重视,周边高品质楼盘的开发,大量居民入住社区,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2、实行制度管理,达到了第一个三年规划的预期目标。学校在办学第一个三年发展阶段,以“一年整章建制,二年巩固完善,三年初见成效”为目标,学校行政领导坚持办高品质的学校,办社区居民满意的学校,办适合时代需要的学校这样一个办学理念,将人本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作为学校的管理理念,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公平与效率、制度与人文的关系,管理初见成效,已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为未来五年发展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3、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学校把“培养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作为培养目标,努力移植外国多元文化,创新教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满足在澄外籍人士子女的教育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英桥国际学校放眼世界,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先后与与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乌克兰中央美术学院、加拿大哥伦比亚国际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博
英桥国际学校发展规划(意见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