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家庄煤矿设计方案.docKJ80N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升级改造设计方案一、煤矿概述:山西古县飞龙腾达煤业有限公司(原古县杏家庄煤矿)始建于1985年,截止2007年底,矿井保有地质储量约为423万吨,保有可采储量为298万吨,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批准开采9#、11#煤层,该矿目前主要开采煤层为11#煤层。井下布置有一个回采面、两个掘进工作面。该矿为低瓦斯矿井,2007年11月份,该矿煤质经临汾市煤炭中心化验室化验,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该矿为斜井开拓方式,主斜井长340米,坡度为17°,为机轨合一形式,主要担负运输、通风功能;副斜井长290米,坡度21°,主要担负上下人员和回风功能。运输系统:主井皮带采用SPJ—800型皮带运输机运输,运输大巷采用SPJ—650型皮带运输机运输。井下运料采用专用运料车,辅助用轨道运输。掘进工作面采用刮板输送机运输爆破落煤,开拓巷道采用工字钢支护,顺槽采用木棚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柱配兀型梁支护,工作面长70米,切眼采用SGB-40型刮板输送机,运输顺槽采用SGB-40型刮板输送机配SPJ-650型皮带运输机运输。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型号为FBCD-NQ15B,功率2X55KWO主扇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矿井实际进风1238m3/min,回风量1370m‘/min。具备完整合理的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合理可靠。二、设计原则该矿自2007年安装抚顺煤矿安全仪器厂KJ80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至今运行正常,现有:分站4台、甲烷传感器12台、负压传感器2台、风速传感器2台、开停传感器3台,风门传感器2台。鉴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性,为了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调度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依照新制定的《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现为该矿井升级为新标准KJ80N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针对该矿原有分站进行升级改造,原有甲烷传感器由于不符合新制定的《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所以必须更新;其它各类传感器仍可以继续使用。KJ80N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集国内外煤矿监控技术优势并针对我国煤矿现状和国家安全局对煤矿安全监控制定的新标准而开发的一套软、硬件结合的全矿井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具有功能齐全、软件丰富、可靠性高、操作使用方便、配置灵活、经济实用等特点,可全面监控井上下各类安全、生产及电力参数,可汇接多个安全与生产环节子系统,完全能够满足该矿的需求。三、系统设计方案杏家庄煤矿,批准开采9#、11#煤层,该矿目前主要开采煤层为11#煤层。井下布置有一个202回采工作面、三采区进风开拓、三采区回风开拓两个掘进工作面。根据以上矿井实际情况并依据«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现做如下初步设计:1号分站安装位置:井上风机房配接传感器:依据《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风机房内设置负压传感器一台;(定义为:风机房负压)依据《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规定:在主要通风机处设置开停传感器一台;(定义为:主扇)在备用通风机处设置开停传感器一台;(定义为:备用扇)2号分站安装位置:总回风测风站配接传感器:依据《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测风站应设置甲烷传感器”规定:在总回风巷测风站处设置甲烷传感器一台;(定义为:总回风甲烷)依据《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测风站应设置风速传感器”规定:在总回风巷测风站处设置风速传感器一台;(定义为:总回风风速)依据《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自然煤层的矿井,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规定:在总回风巷测风站处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一台;(定义为:总回风CO)依据《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规定:主要风门处设置风门传感器一台;(定义为:总回风风门)3号分站安装位置:中央变电所配接传感器:依据《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规定:在中央变电所室内设置甲烷传感器一台;(定义为:中央变电所甲烷)依据《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地面选煤场煤仓上方应甲烷传感器”规定:在井下煤仓设置甲烷传感器一台;(定义为:井下煤仓甲烷)依据《AQ1029
杏家庄煤矿设计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