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范俭雄刘刚戴志萍任芳芳
摘要:目的:探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对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在入组时和入组3周后,分别通过PANSS和HAMD进行临床评估。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两组PANSS总分较入组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两组HAMD总分和因子1、3、5、6、7分别较入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AMD总分和因子1、3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脑功能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和认知障碍,但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的改善和单纯药物组无差异。
关键词:脑功能(障碍)治疗仪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青年时期,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1]。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增大。近年来,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焦虑,失眠,甚至情绪障碍。脑功能(障碍)治疗仪通过仿生磁刺激对失眠焦虑有很好的疗效,且无依赖性。本研究通过对抗精神病药物合并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合并脑功能治疗仪组)和单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组)的对照研究,探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对象为2008年3月至9月在南京脑科医院的住院病人。入组标准: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6~60岁,无躯体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入选后,随机分为2组:合并脑功能(障碍)治疗仪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用药种类和剂量基本相似)。合并脑功能治疗组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6~53岁,平均(32±10)岁;单纯药物治疗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7~62岁,平均(35±12)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方法
合并脑功能治疗组采用雅思YS-3002C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包括两部分治疗:通过头部佩戴的治疗帽将交变电磁场输入颅脑深层以达到治疗效果;通过粘贴于耳后乳突穴位的电极片将仿真生物电自颅外刺激小脑顶核而达到治疗效果。脑功能治疗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磁感应强度:Ⅰ档3~9mT;Ⅱ档10~17mT;磁场频率:50Hz±2%;微振功能:分四档可调,振频(Hz)0~10,振幅(V)0~27,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每次治疗30min,1次/d,5次/周,共15次。单纯药物治疗组入组后仅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和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录入计算机,并用SPSS 。分别对合并脑功能(障碍)治疗仪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和PANSS各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对合并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和单纯药物治疗组HAMD和PANSS各指标治疗前后减分值进行成组t检验。以P<。
结果
合并脑功能(障碍)治疗仪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因子1、3、5、6、7和PAN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76250840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