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定义: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基本原则: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网民在使用网络资源上存在诸多冲突和矛盾。例如,自由通信与责任担当、私人秘密与大众监督、信息资源共享与独占独有、网络开放与网络安全等矛盾和冲突,对社会和个人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网民在使用网络时享受着充分的信息通讯自由,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信息,但是由于网络具有全球性,个人传递的信息和观念具有社会性和开放性,对他人和群体势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就引发个人自由与社会负责的冲突。 二是网民在使用网络时,可以自由张扬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推销自己,但是由于网络具有强大的搜寻能力,个人网络上展现的各种隐私都可能暴露在其他网民面前,这就引发个人秘密和大众监督如何平衡的问题。 三是网民在使用网络时,使用网上大量的共有信息和资源,但是有些资源被独占,需要交换才能获取使用,这就引发了资源共享和独占的矛盾。 四是网民在使用网络时充分感受到网络开放性的自由与益处,但是网络也经常出现黑客和病毒等,导致网络本身受损和网络信息非常不安全。这些冲突和矛盾大部分是基于网络特性和网民本身的极大自主性而产生的,迫切需要解决和协调。 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道德的冲突矛盾导致诸多不良后果。网民对现实社会道德与网络道德的评判和认识有诸多冲突的地方,人们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表现有很大差异,对同一行为在两个世界的评估往往截然不同,比如对言论自由和伦理采取双重评价标准。这主要是由于网民双重身份导致其对现实行为和网络行为做出互相矛盾的评判,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和祸害。违反网络道德的案例:(1)黑色约会2002年元旦前后,管城公安分局连续接到10多名受害人报案,称在网上聊天时“艳遇”一名神秘女子,主动表示以身相许并约自己到郊区无人处或夜深人静的树林里“浪漫”。结果,他们刚刚到达约会的地点,就遭到多名歹徒的威胁抢劫,稍有反抗便被歹徒用尖刀刺伤。著名的花篮骗局以30-50岁的成功男性形象出现,利用单身女性求偶心切的心理,设下温情陷阱,以新店、新厂、新公司开张为由,让未见面的“未婚妻”在指定的花店电话订购花蓝表示祝贺。如果被骗,少则千元,多则数万。以经历过情感波折,希望找个可靠的终身伴侣的女性形象出现,通过网络交往一段时间,便谎称生日,让男方订购花篮表示诚意:如果爱我,就送花篮!详情请以“花篮骗局”或“开业送花篮”为关键词搜索。不要随便和人发生金钱来往,尤其是素未谋面的网友。 网络传销网络传销和传销差不多就是利用网络等手段进行传销,通常有自己的网站,通过拉人加入,人拉人然后拉下线,拉的越多就挣的越多,是传统传销的变种,因为交的会费低,但是人数多,发展也会很快,利用人民爱财心理,其实就是个绑架敲诈团伙。千方百计的让你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钱来交给他们,然后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对自己的朋友、亲人实行欺骗。在当
网络道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