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思考一、引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与主要专业课教学,尤其是对不断有新技术、新理论出现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适应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革命挑战,达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求。因此,培养双语人才一度列入中国教育发展重要目标之一。生物工程已成为21世纪龙头产业,生物科技已成为衡量一个与核心竞争力重要依据。而欧美国家一直以来在属于高新技术生物工程领域内具有领先优势,科技优势决定了英语语言优势,因此这个学科在世界一流高校里普遍采用英语教学,同时也主要用英语发表论文、专著与进行学术交流。为了使我院学生跟上学科发展最新进展,培养其创新能力、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需要实施双语教学。二、双语教学相关理论 。很多学者对双语教学内涵给予了界定。理查兹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托斯滕?休森等则认为双语教学是―种在教学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王斌华教授认为中国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知识教学。王本华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以外另一种语言直接用于语言学科以外其他各种学科教学,使第二语言学习与各学科知识获取同步进行。姜红认为双语教学是以外语为主要教学手段,两种语言交叉使用讲解专业课程,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教学方式。综上所述,以上学者从双语教学范围、手段、方式等角度阐述了双语教学内涵,并都强调了两点:第二种语言与知识传授。基于这些研究者对双语教学定义与我院是新建本科学校特点,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教师借助汉语主要用英语授课,使学生能最快获取尽可能多知识与技能,学会专业知识英语表达方式。双语教学模式通常认为有三种:(1)沉浸式双语教学,即学校使用一种不同于学生在家使用语言进行教学。(2)维持性双语教学,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3)过渡性双语教学,即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根据上述三种双语教学模式与《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第八条“……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结合我院学生英语实际水平,笔者认为,适合本院双语教学是第二模式、第三模式或这两者结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汉语向学生解释学科教学内容,同时讲解相应英语表达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直接通过英语思维理解与掌握学科教学内容。 。语言学依据是根据由Krashen提出五种假说之一“语言输入假说”,即当学“可理解语言输入”,并且关注意义或信息理解时,才能习得。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强调:(1)输入必须是可理解;(2)输入必须是有趣且密切相关;(3)输入不是以语法为大纲;(4)输入必须是大量。学习者对于大量可理解输入进行吸收加工,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语言输出能力。那么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能给
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