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学校暑期在搞读书活动,我有幸读到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这本书,受益匪浅。既为人师,如何将孩子引领到智慧的彼岸,使他们得到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年轻的李吉林开始了朦胧的思考和最初的探索。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了历史创痛,1978年,已至不惑之年的李吉林深感中国教育长期受凯洛夫教育思想影响,过分偏重认知,忽略了情感与创造性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儿童潜在智慧的开发与生长。于是,她向学校提出,从一年级起,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就这样,李吉林将自己推向了生活的浪峰波谷,成为中国当代教育改革最早的一个弄潮儿。40岁,女儿、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将这些与一个勇往直前的改革者联系起来,常人多少有些难以想象。然而,李吉林却昂然站到了激浪拍击的船头。这是一次艰难而幸福的远航。二十多年来,李吉林以女性特有的韧性与顽强,承受种种挫折的煎熬和求索的艰辛,把实验坚持下来。她从外语暗示教学(当时也叫“情景教学”)中得到启发,又从我国古代“境界”学说中汲取丰富营养,经过反复地实验、琢磨,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模式。在情境教学中,李吉林将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在她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的欣喜、兴奋,在美的活泼生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中,他们感受、体验、表达,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她的学生二年级时人均识字数为2680多个,达到四年级的识字水平,课堂阅读量是一般班级的6倍!五年下来,李吉林实验班的43个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有33人,作品达75篇,升学考试时,%的学生作文成绩优秀。这个比例是当时整个区的优秀率的12倍。磨剑十年,李吉林已由一名初试身手的实验者变成一位成熟的小学教育改革家。在实践探索中,她认真研究了现代哲学、心理学和教育教学理论。她还博学四方,借到全国各地上课讲学的机会,向教育理论家、学者请教,与各地教育名家交流切磋。李吉林深切感到,如果缺少前瞻性的思考和理性的察辨,教改的战车将陷于盲目的沼泽之中。同时,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真正的教育实验研究应当植根于教育的现实中,应该是“现实的研究”也即“思量着做”和“做着的思量”,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统一在具体丰富的教育活动之中,这样,教育乃至教育改革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李吉林大胆地运用语文情境教学实验和思索的成果去开拓新的疆域。她首先向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拓展,一改枯燥、空洞的说教,而以生动的道德情境、具体的道德形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达到动情而晓理的境界,使道德教育真正触及、润泽幼小的心灵。接着是向音体美学科渗透,获得成功后,李吉林又
暑假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