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论文: 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航运企业发展分析【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危机,正向全面的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甚至危机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在此背景下,本文简要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航运的发展对策。【关键词】后金融危机;航运企业;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世界经济与世界航运市场紧密相连。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 对此我国航运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各种风险。 1. 金融危机简介由 200 7年 3月美国住房次贷危机引发,以 200 8年 9月“两房”——房利美( Fannie Mae )和房地美( Freddie Mae )被政府接管、三大投行——贝尔斯登,美林( Merril Lynch ),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Holdings )被收购重组或破产为标志, 开始爆发海啸式的国际金融危机; 10 月以后又迅速蔓延、深化,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开始危机实体经济。进入 2009 年,被美艾伦?格林斯潘称为“百年难得一遇”的美国金融风波愈演愈烈,不仅演变成金融危机,而且正向全面的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1] 。 2. 金融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 需求萎缩,运价急剧下跌金融危机推动经济滑坡,经济滑坡导致货量剧减,货量剧减导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趋缓。 2008 年 9月以来,全国部分中小企业关停, 出口企业数量的减少造成港口吞吐量减少。中国八大口岸自 2008 年 9月之后的连续几个月的欧洲、北美、中东三大主要航线的运费都处于下跌趋势。跌幅最大的依次是欧洲航线、中东航线和北美航线。 10 月份欧洲航线的运价与 8月份相比,平均跌幅高达 % 。其次是中东航线,八大口岸到迪拜港的平均集装箱跌幅为 % 。北美航线以 % 的跌幅,使原本已经是清淡的航运市场雪上加霜[2] 。运价狂跌,货量也急剧减少。这从我国的进出口量上可见一斑。从去年 11 月至今年 6 月,我国出口连续 8个月负增长。另据海关,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同比下降 % 。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总值同比分别下降 % 、 % 和 % 。我国与东盟进出口同比下降 % ,内地与香港进出口下降 % ,与印度进出口下降 32. 3% 。 造船业新接订单量急剧下降对于我国造船产业来说,在经历了从 2003 年后连续 5年的超预期勃兴之后,从 2008 年开始显现出增长的疲态,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这一疲态更加趋于恶化。 2003 年以来,造船业一改以往低迷状态而成为高盈利行业,大量民营、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开始“掘金”中国造船业。据统计, 2003 年两大国有造船集团之外的造船企业新接订单量占全国的比重还是 3 %,但 2007 年这一指标已经升至 62 %。如果全球船舶需求继续保持强劲,这些新兴造船能力的过剩还不能完全表现出来, 但目前全球经济下滑已经导致全球船舶订造需求大幅下降,而且这种趋势继续的可能性还在不断加大,所以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开始暴露出来。据了解,仅 2008 年 10 月上旬一周时间内,
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论文: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航运企业发展分析.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