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炎黄文学作品选.doc7.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十七炎黄文学作品选(7) 楼顶上的稻田(短篇小说) (〈〈小说选刊〉〉第二届小说笔会获一等奖,增刊登载) 黄助昌余作家一走出看守所,就觉得不对头。刚进看守所的时候,周围还有一大片水田,稻苗青葱,煞是喜人。今个,稻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黄土。新填的黄土。本以为一出来,就可以闻到稻香了,没想到竟然没有见到一株稻影,水稻全被埋在黄土底下了。余作家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他彻底失败了,看不到一丁点胜利的希望。本来他仍然想继续上访的。他的田地没了,被夺了。他没田可作了。对于一个作了一辈子田的作家来说,这种疼痛是致命的。所以他玩命般的去上访。这次,他刚在北京火车站下来,立即被守候已久的县里警察塞进了警车,又将被送进看守所,又将被处以三个月的监禁。抓他的那个老警察同情地规劝,老哥,你这是何苦呢?你斗得过政府吗? 政府?谁的政府?不是人民政府吗?人民没有田了,不能再产粮了,子孙万代吃什么?余作家高声地反驳着。当然,这是在警车里说的。那些抓他的警察都赞同他的观点,但不会因此放了他。所以余作家的话,只有这几个警察听到,北京没有听到,因为抓得迅速且无声无息。仅从抓他的这件事来看,警察每次都干得不错,不业余,很专业。说到子孙,余作家实际上并没有嫡亲子孙,甚至可以说是孤家寡人。他四十一岁结婚,与一个寡妇。寡妇有两个男孩、两个女孩。寡妇不肯再生养,他也就不勉强了,再说他的思想觉悟高,说什么也要响应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四个孩子读了大学,没有一个在身边,全在外省成了家。老妻一死,到年头四个孩子也不见一个人影,只有四个电话说了些拜年的话,如此而已。但余作家却感到温馨,孩子念着我呢。想当年,他真是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啊,能干哪,拉扯四个孩子,供养他们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读完高中读大学,真不容易呀,可是他乐在其中。那时,就有一些田没人作,荒了,他就包下来作,孬田能作成良田,良田能作成高产田,每年都是大丰收哇。他高兴啊,每年都多交公粮、余粮。为此,县里评他是“劳动模范”,为他披红挂彩,县长还和他照像合影,还被授予“种粮大户”的光荣称号。从那时起,原来并不佩服他的一帮作田佬、作家都开始尊称他为“作家”了。“作家”是此地的农民对行家里手的称谓。并不是所有的作田人都可以称为“作家”的,正如不是所有写文章的人都可以称为“文学家”的道理一个样。他当作家有三十多年光景了,但现在却无田可作了。一个作家如果不能作田,那么就意味着人生价值不能彰显。正如写书的作家不能再写出书,艺术生命也就行将结束了;作田的作家没有田可作,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从看守所出来,他没有急于回家,而是想看看他曾经作过的田。县政府迁址之后,他作过的田几乎全被征掉了。他也成了“城市居民”了,也能吃上社保了。但是,这不是他要的生活。他要的生活是作田。他一直在想:没有了田,人吃什么?作家就是作家,就有这么一个高度,总是担忧人类的未来。他多么想看到一畈金浪翻滚的稻田啊,可是眼前的是一幢幢水泥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高楼大厦;他多么想看到夕阳斜照染就的农舍里袅袅升腾的炊烟啊,可是映入眼帘的是六七个高耸云天的工业烟囱里冒出的股股黑尘;他多么想听到清澈的溪水淙淙泠泠低吟浅唱, 可是的是工业废水喧哗地冒着污浊的泡沫气势汹汹地奔腾……小鸟,你在何处栖息?野草莓,你在何处开花?老槐树,你的尸骨又被遗弃在何地? 田里的泥鳅,没有了稻田,你们又将如何生

二十七 炎黄文学作品选.doc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