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承德民俗.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承德民俗承德民俗风情中国网 时间: 2008-07-06 发表评论>> 满族是我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来源于女真人。现人口 万余,散居在全国各地,其中 40 %以上分布在辽宁省,其它多散居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河北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绝大多数满族通用汉语文。 80 %以上的满族人从事农业, 居住城镇者从事手工业或服务行业。早期满族擅长骑射, 爱好歌舞, 注重礼节, 服饰别致: 男人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 女人身着的旗袍后来为全国的妇女所采用。满族历史悠久,其先民从明代的女真族可上溯到 3000 多年以前的肃慎人。“挹娄”、“勿吉”是不同历史时期对满族先民的称谓。 1616 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建立了牛录—八旗制度。同时,随着统一事业的逐步进行,满族原有的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转化。 1635 年,皇太极废除诸申(女真) 的旧称, 定族名为满洲。次年继帝位, 定国号为“大清”。 164 4 年, 清军入关, 定都北京, 后逐步统一全中国。满族人进关后, 形成了满汉人民杂居的局面。在汉族较发达的生产技术影响下, 奴隶制很快转变为封建地主经济。在清朝 200 多年的统治中, 满族在反对分裂祖国、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边疆、制止外国侵略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也使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满汉各族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满族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斗争, 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物。解放后, 经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经济和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了迅速发展。八旗制八旗制是清代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为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的基础上所创建。万历二十九年(1601) 初建四旗,四十三年增设四旗。称初建四旗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后建四旗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凡满族成员分隶各旗, 平时生产, 战时从征。皇太极时, 又增设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 与八旗满洲共同构成八旗制度加强对满洲等旗人的人身束缚, 其生产职能逐渐消失, 军事职能增强; 作为一个行政组织, 在八旗兵驻防地区, 各级八旗衙署与州县系统并存。在清一代, 满洲等旗人受八旗制度严格束缚, 直到清亡。满族的服饰满族人的服饰主要是一种襟式长袍, 因满族人皆为旗人, 所以这种长袍称为旗袍。满族男女皆喜穿旗袍。清初, 旗袍的样式没有领, 马蹄形状袖口, 也叫箭袖, 大襟左袄, 系纽扣, 四开权, 衣长过膝。入关后, 逐渐受汉族服饰影响, 居常旗袍由四开衩改为左右两开权, 或不开权,马蹄袖也改为平袖,箭袖袍已成为一种礼服,只有官服袍、包括朝袍、龙袍、蟒袍等仍为开权、马蹄式, 外加披肩领或卷领。平民百姓喜庆日或外出办事, 亦遵旧俗, 以箭袖为重, 春冬季于旗袍外加穿马褂或马甲, 腰间束带; 女旗袍与男式相同, 不同的地方是多于领口、衣襟、衣裙及端缘饰花边。外出则于颈间围一长巾, 春秋季加穿马褂或马甲于袍外。 40 年代后,男式旗袍渐废弃不用,女式旗袍则由宽袖改为窄袖, 由宽松肥大型改为紧身贴腰式, 后来逐渐传入汉族妇女的服饰中

承德民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