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一)钠 1. 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小、比水轻、熔点低、易传热、导电 2. 化学性质: (1 )与氧气反应常温: 4Na +O 2 2Na 2O 点燃: 2Na +O 2 Na 2O 2(2 )与卤素、硫等非金属反应 2Na + Cl 2 2NaCl 2Na +S Na 2S(3 )与水反应(加酚酞): ①现象:浮、熔、游、响、红。②表明:比水轻、反应放热、钠易熔化、反应激烈,生成 H 2 和碱。③实质:钠置换水中的氢(4 )与酸反应:直接与 H +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置换) (5 )与盐反应: ①水溶液: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2Na+2H 2 O+CuSO 4=2)( OH Cu ↓+Na 2 SO 4 +H 2↑②熔融:直接发生置换反应 4Na+TiCl 4( 熔融) Ti+4NaCl 3. 存在:只以化合态存在,以 NaCl 为主,还有 Na 2 SO 4、 Na 2 CO 3、 NaNO 3等 4. 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5. 用途:制取 Na 2O 2 等化合物,钠钾合金(常温下为液体)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还原金属,用于电光源 6. 制法: 2NaCl 2Na+Cl 2↑ 7. 钠在空气中放置发生的变化钠放置在空气中,首先被氧气氧化成 Na 2O; Na 2O 进一步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 NaOH ; NaOH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 CO 2 生成碳酸钠晶体;碳酸钠晶体会逐渐风化而成 Na 2 CO 3 。即其变化过程是这里发生的反应有: ① 4Na+O 2= 2Na 2O ② Na 2 O+H 2O= 2NaOH ③ 2Na+2H 2O= 2NaOH+H 2↑④ 2NaOH+CO 2 +9H 2O= Na 2 CO 3· 10H 2O ⑤ Na 2 CO 3· 10H 2O= Na 2 CO 3 +10H 2O (二) 钠的氧化物 1. Na 2O :白色,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不稳定,可继续氧化成 Na 2O 2 2. Na 2O 2 :淡黄色固体①淡黄色,跟水反应放出 O 2→供氧剂、漂白剂。 2Na 2O 2 +2H 2 O==4NaOH+O 2↑②跟 CO 2 反应放出 O 2→供氧剂、漂白剂。 2Na 2O 2 +2CO 2═ 2Na 2 CO 3 +O 2↑(三) 氢氧化钠 1. 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 2.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且放热,有强腐蚀性,易潮解(可作干燥剂) 3. 化学性质: ①具有强碱通性;与羧酸、酚等酸性有机物反应; ②提供碱性环境,使某些有机物发生反应,如卤代烃水解、消去反应,酯类水解,油脂皂化等 4. 制法: ①电解食盐水法: 2NaCl+2H 2O 2NaOH+Cl 2↑+H 2↑②石灰纯碱法: 2) OH ( Ca +Na 2 CO 3= CaCO 3↓+2NaOH 5. 用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6. 保存: (1 )盛装烧碱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该用橡胶塞。因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SiO 2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烧碱反应: 2NaOH+SiO 2= Na 2 SiO 3 +H 2O 生成有粘性的 Na 2 SiO 3 ,故不可用磨口玻璃塞,否则瓶塞与瓶口粘结在一起。(2 )盛装烧碱的试剂瓶不能敞口存放。因为烧碱易潮解,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四) 钠盐 1. Na 2 CO 3: (1 )物理性质: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2 )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放出 CO 2 ,与 2) OH ( Ca 反应生成 NaOH ;② Na 2 CO 3· 10H 2O 易风化,水解显碱性(3 )用途:制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剂(4 )制法:氨碱法(索尔维法)、侯氏制碱法 2. NaHCO 3: (1 )物理性质:易溶于水的白色细小晶体,溶解度比 Na 2 CO 3 小(相同温度下) (2 )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放出 CO 2 (剧烈) HCO 3 - +H + =H 2 O+CO 2↑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同浓度、同种酸作用时前者反应速率快②与 NaOH 反应生成 Na 2 CO 3 HCO 3 - +OH -= CO 3 2 - +H 2O ③受热易分解 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一般说来,碳酸和碳酸盐的热稳定性有下列规律: <1> H 2 CO 3< MHCO 3<M 2 CO 3(M 为碱金属) <2> 同一主族元素(如碱金属元素)的碳酸盐: Li 2 CO 3< Na 2 CO 3<K 2 CO 3< Rb 2 CO 3 <3> 碱金属的碳酸盐>碱土金属的碳酸盐>过渡元素的碳酸盐。④水解显弱碱性 CO 3 2 - +H 2O HCO 3 -
碱金属、卤族、氧族、碳族、氮族、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