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看病: 路上 2 小时排队 3小时看病 5 分钟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目前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 2亿, 空巢老人突破 1亿, 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 3500 万。养老、看病成了老人必须面对的话题。由此, 出现了养老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医养结合”。“医”包括康复、保健、医疗、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养”则包括生活照护、精神心理以及文化活动服务等等。不过, 我们的记者在调查时却发现, 在医养结合巨大的市场背后, 还有很多瓶颈难题亟待解决。养老院老人拿药难: 医院取药 5 小时路上 2 小时排队 3 小时看病仅需 5 分钟张文图, 今年 67岁, 2014 年老伴儿患癌症去世后, 在加拿大工作的儿子因为无法照料他, 就将老人送到了北京市双井附近的一家养老院。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 每天都要吃药。三天两头老人就得自己去三级甲等医院开药。早上八点半, 刚刚吃完饭不久, 老人就从养老院出来了, 但老人刚走出大门准备打车时,就遇到了麻烦。早上八点半, 张文图老人就从养老院出来了, 准备打车时就遇到了麻烦。连续三辆空车从老人面前驶过都没有停下来,直到半个小时后, 他终于截到一辆车。出租车开了 40 分钟,终于到达目的地。老人付了 38 元的车费,就急匆匆地走向医院。第一站是挂号, 老人熟练地乘电梯到 6楼。仅有的四五个窗口已经排满了人。北京市民张文图: 我头一次等的得有将近两三个小时, 那回挂的还是专家号,完了且轮不上呢,把我给急的。- 为了节省时间,老人早早地准备好了医保卡,他甚至已经算好了找零的钱,高高地举在手里。为了节省时间, 快到窗口的时候, 张文图甚至已经算好了找零的钱。这时门诊刚排到 50 多号,而他的是 125 号。等待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轮到了他。北京市安贞医院主任医师周迎生:有冠心病高血压吗? 张文图:有,血压高吃了药就不高。因为是医院的常客, 所以从就诊到医生开药, 张大爷总共花了不到5 分钟的时间。大夫开完药, 老人又一次加入了排队的大军——去缴药费, 收费处开放的五个窗口全围满了人。交完费后, 老人乘坐电梯到达最后一站: 取药。这里又是人山人海, 到这时, 已经过去了将近四个小时。大夫开完药, 老人又一次加入了排队的大军——去缴药费, 收费处开放的五个窗口全围满了人。 20 分钟后, 老人终于拿到了药, 完成了今天来医院的全部任务。从上午八点半,到接近中午一点钟,近五个小时的时间, 67 岁的张大爷看病花了 5 分钟,往返医院近 2 个小时,交通费 88 元,近 3个小时的时间,全部用在了排队上。在张文图老人所在的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 护士肖春艳告诉记者,老年人慢性病多,用药量大,是个很普遍的现象。近五个小时的时间, 67 岁的张大爷看病花了 5 分钟,往返医院近2 个小时,还有近 3 个小时的时间,全部用在了排队上。记者看到, 在这个储药中心, 有的老人甚至有四个储药柜。一位有帕金森病史的老人,每天要吃近二十种药。北京市双井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护士肖春艳: 14点 30, 16点 45 晚饭后睡前九次。记者看到,一位有帕金森病史的老人,每天要吃近二十种药。在这家养老机构,年龄最小的老人 57 岁,最大的 101 岁,绝大多数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虽然与养老机构一墙之隔就是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但同样是因为药品不齐全, 这些高龄老人只能去三甲医院开药。北京市双井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院长谭疆宜: 因为很多慢性疾病的话, 比如说最常见的胰岛素, 在我们医疗中心的话都是无法拿到的,只要能去到就近的大医院去拿。 3 名医生5 名护士看护 200 多名老人养老机构只能养不能医障碍在哪里? 2015 年年初,李光远的妻子突发脑梗塞,打破了他们平静安逸的晚年生活。对于 90 岁的李光远来说,给妻子看病拿药,是让他最头疼的事。北京市民李光远: 取药我岁数大去不了, 就得派护工去, 去一个小时要花 50 块钱,因为来回一次取药有三四个钟头,光在路上的费用就得 200 多块钱。对于 90 岁的李光远来说, 给妻子看病拿药, 是让他最头疼的事。老人告诉记者, 花钱请人拿药是小事, 但有时生病的老伴, 会遇到临时急需的药品, 或者加开的药品, 不可能一次从医院全都开出来, 所以就要不停地跑医院。李光远:一个月至少一趟,甚至不止,要两趟。李光远和老伴儿都已 90 高龄。他们从中学时代就相识,相濡以沫地生活了近 70 年。老伴犯病急救后曾两度报病危。所以现在李光远特别不踏实, 非常害怕妻子出现意外, 会因为养老院缺乏治疗条件, 让老伴得不到及时治疗。李光远: 我要陪着她, 我陪她也不好, 我要陪她的话还得有人陪我, 还得有人照顾我, 等于要照顾两个人, 所以我就不能陪, 不陪我又不放
空巢老人看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