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和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doc改进和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第一,学校管理者要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切实提高自身管理素质。校长及其他学校领导主要应该在四个方面完善自身素质,发挥作用:一是在教育理念方面起到引领作用。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思想、一种智慧、一种方法论。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起到创新作用。学校校长不是行政首长,而是承担教化人的历史责任。所以学校校长要成为学习型、学者型校长,进而成为专家型校长,要有成为教育思想家、教育家的大志。所有学校领导要有危机感,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防止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成为外行,在教育法规政策方面认识落伍,不能被时代所淘汰。二是在人格魅力上发挥示范作用。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要做到了严于律已,宽以等人;做到修身养性,淡名薄利;做到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教职工树起道德标杆,促使全校形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浓郁气氛。三是要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战斗力。校长作为班长,要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艺术,在班子中起到领头羊作用。校长作为班子的主心骨,要把民主管理渗透到班子成员中,形成共识,团结整个班子成员,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校长和管理层要凭着自己全面的管理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全身心的管理投入,形成有战斗力的班子集体,开展扎实而富有创新性的管理工作,让学校秩序井然,教职工步调一致,整合学校资源,聚集力量推动学校发展,带动全体教职工办好学校,最大限度释放管理效应。第二,要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领导亲自下水,把管理行为渗透到第一线,落实到主阵地。学校领导的第一身份是教师,必须深入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第一线,集中精力抓教学。只有从自身做起,做好样子,带好路子,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有教学指挥权、发言权和管理主动权,才能鼓舞士气。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更需要领导走进课堂,深入教研组,多听课、多评课、多与教师交谈、多做讲座、多参与教科研活动、多做调查研究,真实地学习、实践、体验、感受课改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植于教学教研实践。在亲自体验中,迸发出科学管理的新灵感。人事部门在核定学校编制时,已经把所有领导担负的教学任务考虑进去了,按岗设编。如果领导不上课,其需要担负的教学任务就必须由其他教师来分解,或聘请代课人员,加大了其他教师的工作量,或不得不挤占挪用教育经费付代课工资。所有学校领导干部必须沉下去,深入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避免遥控指挥;必须走进教职工群众和学生中间,掌握实情,避免形式主义;执行制度必须将自己与教职工一样较真,敢于斗硬,避免正人不正已和先正人后正已。只有领导干部有了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形象,学校管理才能够高效推动。有的校长经常不在学校,美其名曰在外协调关系;有的经常不参加教学教研活动,热衷于跑项目管经费。这些都说明少数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出现了偏离,必须坚决禁止。第三,要走紧紧依靠教职工办学的管理路子,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职工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人本管理其实不是什么新名堂,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不少的学校领导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我们更应进行深层面的广泛探索。一是要真正地关心教职工,想教职工所想,努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把每一位职工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当作学校的困难,切实加以解决,增强学校对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二是要真正落实民主治校,
改进和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