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河水系位于海河流域南系的大清河与漳卫南运河之间,由滹沱河和滏阳河两大支流组成,在献县会合后称子牙河。子牙河流经河间、大城等县至静海第六埠与大清河会合后称西河, 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山西、河北和天津两省一市。干流自献县臧家桥至第六埠长 166 公里, 流域面积 46328 平方公里, 其中 % 为山区。流域内有人口 1900 余万, 耕地约 2500 万亩。 1963 年大水后,为减轻该河洪水对天津市的威胁,于 1965 年先后开挖了滏阳新河、子牙新河等单独入海的河道。滹沱河是海河南支子牙河水系两大支流之一, 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境, 流经晋北黄土丘陵的忻定盆地,绕五台,穿太行,奔流东下,经河北省的平山、正定、石家庄、饶阳等 8 县市,在献县与滏阳河汇流,以下称子牙河。子牙河流域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太行山后冬季严寒干燥,太行山前夏季炎热多雨, 春旱秋涝,四季分明。流域内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500 ~ 700 毫米,而滹沱河背山区 300 ~ 400 毫米, 地区分布不均, 年际雨量变化很大。降水年内分配亦极不均, 年雨量 80% 集中在 7、8、 9 月份。子牙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繁。自 19 世纪以来的 1877 年、 1920 、 1942 年和 1972 年都是大旱年,全年降水量不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的一半。子牙河自河道水系形成后,水灾不断发生。子牙河水系的大规模治理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 初期疏浚和整修了原有河道堤防, 修建了东武仕、朱庄、临城、岗南和黄壁庄等大中型水库, ,使滹沱河山区面积全部得到控制,滏阳河山区面积也控制了 60% 以上。 1963 年大水后,为进一步根治子牙河,从 1965 年冬开始, 先后新挖了滏阳新河和子牙新河,疏浚扩挖了留垒河和北涅新河,新建和加固了滹沱河北大堤和大陆泽、宁晋泊东、北围堤,修建扩建了莲花口、艾辛庄、千顷洼、献县、穿运和海口等枢纽工程,使滹沱河泄洪能力由 2500 立方米每秒提高到 3300 立方米每秒。滏阳河艾辛庄以下最大行洪能力原只有 150 立方米每秒,开挖滏阳新河后已提高到 6700 立方米每秒。子牙河献县以下原有过洪能力仅 800 立方米每秒, 新开的子牙新河设计行洪能力为 6000 立方米每秒, 增加近 8倍, 已达 50 年一遇标准。子牙新河, 是一条单独入海的河道, 从而打破了历史上洪水潴滞天津周围的被动局面。由于建库蓄水,挖河排水,改善了过去大水大灾、小水小灾、无水旱灾的局面。本水系内现有工程控制灌溉面积 1700 万亩, 约占耕地面积的 65% , 其中保浇面积( 保证率 75%)1 400 多万亩( 含井灌 1 000 万亩) 。现有 5 万亩以上灌区 24处, 其中 30 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 3 处。子牙河百科名片子牙河中国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在河北省南部。长 706 公里。上游有滹沱、滏阳两支。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五台山北侧,沿途在山西、河北境内接纳清水河和冶河,东流在献县与滏阳河汇合,称子牙河。滏阳河源于邯郸市和村附近。滏阳河上游是古大陆泽( 湖泊) 和古宁晋泊( 湖泊) 故地,地势低洼,汇有众多溪流。下游经大城至第六堡与大清河相汇。由于降水集中,又多暴雨,上游流经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根治海河后子牙河上游修建岗南、黄壁庄、朱庄等水库和山区一些农田水土保持工程,下游开挖子牙新
子牙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