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内衣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一、产品现状分析内衣是指穿在其他衣物内的衣服,通常直接接触皮肤,具有保暖、吸汗、承托身体等作用,包括保暖内衣、秋衣秋裤、背心、汗衫、短裤、文胸等。在秋冬季节说到内衣,其狭义的意思一般是指秋衣秋裤和保暖内衣等具有保温性和舒适性的服装。从选用的材料来看,内衣多为棉、粘胶、化纤等纤维材料制成,其中棉和粘胶纤维因吸湿性好,穿着更舒适,应用较多。但近年来,随着异形纤维加工技术成熟,具有较好导湿性能的异形截面纤维和具有较好保温性能的中空纤维也大量应用于内衣材料中,它们较纯棉内衣有更好的尺寸、形状稳定性。从织物组织结构来看,内衣多为针织工艺产品,其延展性、弹性、透气性均优于梭织产品,更适合用于内衣织造。此外,随着织造技术的发展,内衣早已不满足于单层织物,内层拉绒、中间夹层填充非织造絮片等多层加厚内衣也流行于市场中,受到大家追捧。保暖内衣流行于市场已经十多个年头,中国保暖内衣市场也由最初的一家独大,逐渐变为群雄逐鹿,到现在已是数十个品牌共享市场的局面。保暖内衣是大家秋冬季必备的服装,其市场销售量非常大,也在全国多个省份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全国保暖内衣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依次是——北极绒、三枪、恒源祥、宜而爽、红豆、AB、南极人、顶呱呱、暖倍儿、帕兰朵。江苏省作为纺织大省,其内衣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常州和无锡两地,依旧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标志性的大型服装内衣企业AB集团、红豆集团、顶呱呱均为中国名牌,产销量也位居行业前列。二、风险监测的必要性过去,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大多通过增加衣服数量或者厚度来抵抗严寒的不适感,但较厚的穿着带来了行动上的不便和负担,舒适性较差。因此,大家对轻便保暖内衣的诉求逐渐提升,尤其是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商务人士更希望买到既有御寒功能又兼顾舒适性的内衣。因此,市场上逐渐出现多种宣称具有吸湿发热、远红外发热等功能的产品,这些产品通常售价5-10倍于普通内衣。但这些产品是否确实在保暖性、舒适性上优于普通内衣,还是仅仅夸大宣传甚至虚假销售?因此有必要开展风险监测,通过多种指标检验,客观分析其实际情况。目前,普通保暖内衣采用较多的产品标准为FZ/T73022-2012《针织保暖内衣》、FZ/T73024-2014《化纤针织内衣》,标准对其安全性能、色牢度、物理性能等均作出具体要求。此外,FZ/T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和FZ/T73051-2015《热湿性能针织内衣》主要对产品的最高吸湿发热值和湿阻有具体规定。但是,上述标准对产品吸湿速干性能、透湿性能、接触瞬间冷感等指标不做要求,另外普通消费者没有较强的关注产品标准意识,更多地只关心商家宣传内容,因此商家较少标注后面两个功能性产品标准。三、风险监测的可行性本次风险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三个大类:安全性指标、功能性指标和舒适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包括:甲醛、PH、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功能性指标包括:吸湿发热最高温升、保温率、热阻、湿阻、吸湿速干性能;舒适性指标包括:纤维成分、克重、透气性、透湿性、接触瞬间冷感和起球性能。安全性指标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安全的指标,也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质量指标,在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401-2010中都有明确规定,保暖内衣产品标准FZ/T73022-2012中也有相应的
保暖内衣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