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选时政材料服务课堂教学 2011年12月,在国家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要“注重与社会实践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活动”,要求学生“有全球意识与”。面对世界各地纷繁复杂、浩如烟海事件,《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去遴选、甄别与利用它们来服务于自己课堂教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六项“法则”。遴选法则1――处处留心皆学问一名合格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具有胸怀天下、放眼寰宇广阔情怀,应当具有敏锐洞察力,善于捕捉时代最新信息,并运用智慧加以甄别与筛选,融会于课堂教学之中,既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扩展了学生视野,又使自己课堂丰富多彩、富有朝气、富有吸引力。时事政治教育要关注重大主题。例如,结合2013年“两会”,我让学生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如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别、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党中央、国务院等机构之间关系等。同时,时事政治教育也要关注生活细节。例如,2013年1月23日,东方今报报道《一碗面真情》率先报道面馆主人李刚求助一事,引发“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爱心潮。遴选法则2――练就慧眼识玑珠思想品德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在众多时事政治素材中,发现与捕捉生活中鲜活有价值时政信息。教学实践中,我具体做法是:(1)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如报纸杂志、新闻媒体、互联网等途径了解社会,扩大自己知识视野,增加知识储备,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2)树立宣传教育意识,《思想品德》课程特殊性质,规定了思想品德教师有当好党与政府“喉舌”义务,理应及时向学生宣传党与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国际国内形势。(3)增强对素材鉴别选择能力,能“慧眼识真”,能精心挑选各种时政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知识展示给学生。(4)理论联系实际,把一些抽象、乏味理论变成简单生动、通俗易懂知识,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遴选法则3――水乳交融浑天成不少思想品德教师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时事政治教学无非是应付考试,在平时无所谓,不用管它们,考前教师整理一下,学生抄一抄读一读背一背就行了。不言自明,这种把时事政治与平时政治教学截然分开、视时事政治教育为“鸡肋”做法是错误。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多种做法使时事政治教育与平时《思想品德》教学真正做到水乳交融,使时事政治教学与平时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剖析,寻找与剖析时事热点背后隐藏规律性东西,以提高学生观察世界、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还会引起学生之间思维碰撞与感情共鸣。遴选法则4――删繁就简三秋树时事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对时事进行认真剖析与挑选,把那些国内国际重大、有影响事件,与教材知识联系紧密事件,符合学生认知实际事件重点介绍给学生。就像一位根雕艺术家,在根雕时对材质进行删减,将那些重复、无用杂枝剪刈掉,以突出主干。教学中,我一般本着如下原则精选时事政治素材:国家大意志――重要会议、重大决策;社会大焦点――百姓心声、新闻视点;标志性事件――重大成就、重要纪念;新价值观――新理论、新观点。这样做就可以使时事政治内容删繁就简,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教师也可以做到游刃有余。遴选法则5――领异标新二月花学生是祖国未来、民族希望,承担着建设未来美好国家历史
巧选时政材料 服务课堂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