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年方案.doc心肺复苏富源县人民医院李娅娟简述:心肺复苏的定义:为使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死亡者恢复心跳、呼吸所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PR)。心跳骤停的定义:指原来并无器质性病变的心脏,因一过性的急性原因而突然中断搏血所致循环和呼吸停顿的临床死亡状态。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1)意外事故;(2)心脏病;(3)急性中毒;(4)其他。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1)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心脏停跳10-15秒即出现脑缺氧而引起意识丧失。(2) 心音、脉搏、血压突然消失。(3) 呼吸停止:开始时呼吸呈断续或叹息状,每分钟只有几次,胸部无起伏征象,很快呼吸完全停止。多在心脏停跳20-30秒后出现。(4) 出现紫绡、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心脏停跳45秒后出现紫叩。紫叩主要见于面、唇、甲床处皮肤变成紫黑色。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1-2分钟瞳孔散大固定。此处循环停止时间指自心跳停止至开始进行人工循环之间的时间,而并非患者自主心跳恢复的时间。判断心跳骤停的指标:(必须在5秒内完成)。神志丧失;(2)颈动脉搏动消失;(3)心音消失;(4)呼吸停止;(5)瞳孔散大固定;(6)面色苍白或青紫;(7)心电图呈一条直线(心电静止)或其他表示心脏停跳的图形(心室颤动或电机械分离)。心跳骤停的类型:以心电图表现分为三类:心搏停止或心室停顿:表示心脏处于舒张状态,无任何动作,心电图为一条平线。心室纤颤:表现为心肌呈不规则快速颤动,ECG±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快速颤动波。电机械分离:ECG有低幅心室复合波,宽大、缓慢、畸形的QRS波形,但心脏无有效搏血功能,凡触不到大动脉搏动的窦性、结性或室性过缓、过速均属此范畴。不论哪一型,只要符合诊断标准均应立即进行CPR。死亡的概念:临床死亡:指病人呼吸心跳骤停瞬间,及随后的数分钟甚至10分钟左右的时间(常温下)内,病人还未进入真正的死亡状态(生物学死亡)。临床死亡是可以逆转的,应及时抢救,可能阻止向生物学死亡发展。生物学死亡:指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后,由于缺氧而致永久性脑死亡,且死亡不可逆转。心肺复苏(CPR):心跳骤停4-6分钟脑细胞就发生严重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基本死亡。所以,循环停止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效果较好,循环停止4-10分钟实施心肺复苏仅少部分有效,循环停止超过10分钟效果极差。维持生命的三大要素:气道畅通、呼吸正常、血液循环。复苏步骤:三阶段九步骤:(1) 初级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人工循环。(2) 进一步生命支持:D药物及液体治疗;;F除颤。(3) 后续生命支持:G评估;H脑复苏;I加强监测治疗。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步骤:评估现场安全一判断意识一呼救一摆放体位(平卧,置于硬板床)一开放气道;判断呼吸一人工呼吸一判断循环,胸外心脏按压。呼救时注意医务人员不能离开患者,应让旁人找人协助抢救或大声呼救,以免贻误抢救时机。判断意识时必须靠近患者耳边呼唤,同时拍击患者,双眼同时观察患者面部是否有反应。气道:(1)仰卧于硬物表面的体位(5-10秒内完成);(2)清除口腔异物:无意识者以食指掏出或以纱布拭去,颈椎可移动者将头偏向一侧,保持仰头提须或托下颌,掏出异物,有意识者不能用手掏出,以腹部冲击法排出异物。(3)打开气道:仰头提颊法:把一只手的手掌置患者前额上,施力使头后仰,同时以另一
护理管理年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