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B: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它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桥梁、水工建筑、气柜油罐和容器管道中都得到广泛采用。与其他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相比,钢结构具有材料强度高、塑性韧性好、重量轻、材质均匀、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密闭性好等综合优势。钢结构在国外的发展:钢结构建筑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较早。18世纪欧洲革命兴起后,由于工业上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钢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和改善,钢结构在欧美的应用增长很快,陆续出现了采用钢结构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不但在数量上日渐增多,而且应用范围也不断地扩大,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家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已占钢材产量的30%以上,钢结构建筑面积已占到总建筑面积的40%以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钢结构技术,以建造超高层的钢结构摩天大厦及造型优美、功能完善的大跨度公用建筑和高度高、跨度大的钢结构工业厂房,来显示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的建筑技术水平。钢结构在国内的发展: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早在公元一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成功的建造了一些铁链桥。近代又建造了一些拱桥、跨度较大的铁链桥和一些铁塔。近百年来。在我国各地也出现了少量的工业建筑钢结构和铁路、公路桥梁结构,但这些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当时钢产量很低,每年仅135万吨()。钢结构建设只能依靠苏联经济及技术援助,当时苏联援建156项重型工业工厂,包括冶金、重型机械、飞机汽车等工业。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是钢结构发展的低潮阶段。这个时候国家各部门刚才需求量增多,但钢产量仍然不多,国家提出节约钢材的政策,当时有人片面理解为不用钢结构,于是钢结构工程数量少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一切都停下来了。接下来的20年应当是钢结构发展的兴盛时间,由于钢结构具备一些独特优点,已成为建设工程中的主要结构,特别是钢产量持续上升,在1997年达到了1亿吨,给我们发展钢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1998年我国已能生产轧制H型钢,为钢结构提供了新的钢型系列。近10年是钢结构发展的强盛时期,在全国各地已经建造了许多规模巨大而且结构复杂的钢结构厂房、大跨度钢结构民用建筑及铁路桥梁等,我国的人民大会堂钢屋架,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体育馆的钢网架,陕西秦始皇兵马佣陈列馆的三铰钢拱架和北京的鸟巢等。其发展之快、范围之广,是空前的,中国也堪称是世界钢结构大国。钢结构建筑的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达程度。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显著增长,国力明显增强,钢产量成为世界大国,在建筑中提出了要“积极、合理地用钢”,从此甩掉了“限制用钢”的束缚,钢结构建筑在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增多。特别是2008年前后,在奥运会的推动下,出现了钢结构建筑热潮,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动钢结构建筑迅猛发展,建成了一大批钢结构场馆、机场、车站和高层建筑,其中,有的钢结构建筑在制作安装技术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如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等建筑。奥运会后,钢结构建筑得到普及和持续发展,钢结构广泛应用到建筑、铁路、桥梁和住宅等方面,各种规模的钢结构企业数以万计,世界先进的钢结构加工设备基本齐全。中国发展钢结
钢结构厂房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