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二语文《民为贵》学案.doc民为贵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2、通过自主预习,掌握重点字词句式【学习方法】1、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要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2、能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解决大部分字词句式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案学习选文1、选文2、选文3,读后完成以下问题:1、为下列词语注音。稷()粢()桀()社稷()粢盛()()汤放桀()伐纣()弑君()圹()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3、解释加点字词(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3)牺牲既成,粢盛既洁()(4)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5)汤放桀()(6)于传有之。()(7)残贼之人谓之一夫。()(8)得天下有道()(9)得其民,斯得天下矣()(12)虽欲无王不可得已。()(13)苟为不畜,终身不得。()4、疏通文意,翻译下列重点语句。(1)、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翻译:(2)、原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翻译:(3)、原文: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翻译:课堂探究1简述三则选文的主旨2、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4、《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5、从第二则内容中,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启发?课外阅读训练郭子仪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公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虞候杖杀。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深入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2、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学习方法】1、重视讨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2、通过写作来阐述你对本文一些观点的看法,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学生预习案学习选文4、选文5疏通文意,完成以下问题:1、给加点字注音暴之于民()朝觐()()讼狱()篡()2、解释加点的字(1)尧以天下与舜,有诸?()(2)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3)以行与事示之()(4)暴之于民,而民受之()(5)使之主事,而事治()(6)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7)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8)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9)善政,民畏之()3、翻译句子(1)原文: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2)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课堂探究案1、简述选文4、5的内容2、5则选文表现了孟子怎样的思想主张3、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6、结合文章的内容,体会一下《孟子》行文的特点。7、孟子的“民本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二语文《民为贵》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