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的探讨.doc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的探讨[摘要]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公共商品”,因此也适用经济学的供求定理。根据这一定理,当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不相等时,就会产生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会计理论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是会计信息供需矛盾产生的内在因素,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是会计信息供需矛盾产生的外在原因。解决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的对策:一是充实与改进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二是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三是改善会计环境。[关键词]会计信息;供需矛盾;会计理论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公共商品”,也适用于经济学中的供求定理。根据这一定理,当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不相等时,就会产生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目前,会计信息市场中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都与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有关。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的影响因素(一)会计假设的缺陷。作为会计理论基础的会计假设,充满了模糊性。会计假设是人们根据其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的认识,而就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做出的假定性命题,旨在减少会计信息系统的不确定性。然而,经济环境是变化发展的,不变的会计假设难以恰当地规范出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1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将原本连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期间,分别提供会计报表,反映其具体经营情况,这样划分的结果必然会与事实有差距。2货币计量假设是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并假定币值不变。可是,即使在不发生通货膨胀时,币值也不是毫不变化的,只能说是稳定的,更不要说发生通货膨胀了。以此为前提而产生的会计信息与现实的经济情况就会有差异。而且有些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并不都能用货币来计量,比如企业经营战略、商誉等。这样就会使会计信息无法达到需求者需要的水平,产生供需矛盾。3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会计所报告的利润,必须是来自不同会计主体间的,可确认的交易。即:主体内部的任何活动,本身不产生利润,企业所报告的利润,必须有相应的会计主体与之对应,这导致现有的会计主体无法自创商誉。因为自创商誉主要来自企业长期有成效的经营和管理,它主要产生于内部的管理活动,且不与某一项经济活动有关。只有企业进行兼并、改组等行为时,商誉才能加以确认。(二)会计原则的缺陷。1可靠性。运用历史成本原则虽能满足可靠性的一个方面一一一可验证性,但其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现行市价及未来价格,难以满足使用者对未来信息的需求;会计中存在大量的应计、递延、待摊等事项,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会计程序中存在各种估计、判断成分,主观性相当强,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方法选择时会受到特定利益集团的影响,难保信息质量的中立性;此外,CPA制订的会计制度的不完善,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2相关性。由于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尽量基于已经发生的业务,但是,完全建立在历史事件基础上的信息,其相关程度比较低,这就形成了可靠性和相关性不可兼得的矛盾。比如:企业账面上的应收账款,只有真正收回再予以报告,其可靠性最强,但相关性大受损失。所以这两者具有一定冲突,满足一方就有可能牺牲另一方,不同的需求者可能对这两者的要求也不同,这就产生供需矛盾。3可比性。不同行业之间的政策、规模、技术方面的差异,妨碍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会计政策和准则随着环境变化所做的调整改革,妨碍会计信息的纵向可比性;国际会计环境的差异及由此形成的会计准则的差异,妨碍了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这样,产
会计信息供需矛盾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