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难点)中医基础教研室利顺欣中医学哲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精气学说第二节阴阳学说第三节五行学说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的一把钥匙。如《景岳全书·传忠录》说:“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本节主要内容:一、阴阳的概念和特征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阴阳的概念和特征(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阴阳的基本特征(三)抽象性、关联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可分性(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标示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标示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需明确的是:阴阳不是指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属性概念。阳—向日(阳:象形意“山阜向太阳”)阴—背日(阴:《说文解字•阜部》释“阴”为:“山之北也”)“阳”是指向日所具有的种种现象和特点的性质;“阴”则相反,是从背日所具有的种种现象和特点中抽象而出的。(二)阴阳的基本特征(如何划分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阳: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无形、兴奋等等。阴:相对静止、内向、下降、寒冷、晦暗、有形、抑制等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和阳的特征,可以作为区分事物或现象属性特点的标准。(三)阴阳的抽象性、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可分性(也是相对性的体现)阴阳的抽象性:是指阴阳不是指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抽象的属性概念。《灵枢•阴阳系日月》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局方发挥》:“阴阳二字。固以对待而言,所指无定在。”阴阳的相关性:是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关的基础上。阴阳的普遍性:是指凡属于相互关联(又属性相对)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的对立双方,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阴阳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的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时是可以转化的。即事物或现象是相比较而分阴阳的。七月十月十二月(阳)(阴)(阳)(阴)阴阳的可分性:是指阴或阳之中往往可再分阴阳(即阴阳中复有阴阳;也是相对性的体现)。上午阳中之阳昼(阳)下午阳中之阴前半夜阴中之阴夜(阴)后半夜阴中之阳由此可见,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任何一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面,还可以再分阴阳,这种既相关联又属性相对的事物和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无穷无尽的,所以,《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对立制约(二)阴阳互根互用(三)阴阳交感与互藏(四)阴阳消长平衡(五)阴阳相互转化(一)阴阳对立制约含义:对立即相反;制约即抑制、约束。阴阳对立导致(表现为)阴阳相互制约。如水火、寒热。意义:使事物取得了动态平衡。如:一年四季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注意:这里的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即平衡并不意味着阴阳双方量的相等。如:春夏气候温热,秋冬气候凉寒;人白天工作学衡对于事物正常发生发展变化是先决条件,至关重要。如:自然界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规律。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失常:平衡破坏,自然界产生灾害,人体发生疾病。阴阳对立制约
哲学基础阴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