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3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意”。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词的“词眼”。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42、值得注意的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5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6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7(2)表颜色的词:作谓语用,作定语用,作主语或宾语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8(3)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4)虚词: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9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10
古典诗歌语言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