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及_内卷化_问题探究_马良灿.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12 - 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及其“内卷化”问题探究* 马良灿(贵州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 作为村落共同体存续和发展的灵魂,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具有地方性、自发性、自主性、非正式性、公共性和总体性等多重属性,是农村社会建设的组织保障。在市场化和乡村制度变迁的巨大冲击下,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遭遇了“内卷化”过程,表现为:生存空间被挤压、总体性功能衰竭、自主性消解和社区公共性衰落等。修复和重建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 重塑内生性组织公共性, 是新时期推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种修复与重建,既需要国家的制度保护与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介入,更应尊重和维护村落共同体的社区自觉性和自主性。关键词: 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内卷化组织建设一、引言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是指社区共同体基于血缘、地缘、宗教、文化以及邻里关系等原生性情感而形成的乡村组织。毫无疑问, 在国家极力主张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 着力改善广大农民的民生问题,切实尊重和实现农民的基本社会权利的背景下,关注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农村社会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收入的增长,还包括“人类有机会选择完整的、满意的和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包括作为整体的人类生存方式的繁荣昌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6 )。发展本身包含精神、道德、制度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各。广大农民群众要发展,就要提升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的社会功能。要认识到建设社区内生性组织是推进农村社会建设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修复和重建社区内生性组织的资源协调机制与社会网络支持能力, 使其成为农民群众的重要依靠力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首当其冲则要正确把握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的基本属性。*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多元嵌套逻辑视野下农村基层政权行为与建设研究:基于西部地区四个乡镇政权的比较分析”(项目批准号: 11XJC840004 )和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税费改革后乡村基层政权的组织行为与组织建设:基于贵州三个乡镇的经验研究”(编号: 10JD008 )的阶段性成果。此外, 作为民政部资助的农村社区建设理论研究课题,本文荣获了 2012 年民政部农村社区建设理论研究成果优秀奖。在本文形成过程中得到了云南大学钱宁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陈昕老师和吉林大学李文祥的指点与帮助。特此致谢,文责自负。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及其“内卷化”问题探究- 13 - 二、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的多重属性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具有地方性、自发性、自主性、非正式性、公共性和总体性等多重属性。这些属性不仅使该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呈现出独特的运作逻辑、社会功能以及经济和社会意义,而且促进了社区居民间的日常交往和乡土社会的和谐稳定。它所彰显的互助合作精神,使村民在遇到发展困境时选择以社群而非个体力量来应对。(一)地方性地方性属性不仅意味着社区内生性组织“在活动范围上有地域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较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费孝通, 1998 ),而且表明该组织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 从而拥有持久的动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社区内生性组织与农民特定的文化系统、知识体系、生活方式、社会互惠模式以及伦理道德等要素嵌合在一起,所以,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赋予了其多姿多彩的文化品格。在一定程度上,“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管理和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6 ),也决定了社区中人们交往与互助的模式以及内生性组织的方式、逻辑和策略。地方性属性表明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与特定群体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在不同的农村社区往往存在着不同性质的内生性组织:有的农村社区因为宗教生活而形成宗教组织,有的因为文化艺术生活而形成各种文艺组织,有的会由于性别和年龄差异形成各种社会性别组织,有的因强大的血亲和姻亲关系形成宗族组织,还有的因社区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专业化的社会组织,等等。由此表明,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其实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网络”(杜赞奇, 2003 ),具有鲜明的地方性、草根性和情境性特点。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广大农民创造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区秩序、整合社区关系、提升社区生活质量、保障社区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些系统根植于社区的社会生存环境和文化价值体系之中,是农民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只有掌握了社区农民的文化传统与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内生性组织的地方性属性。(二)自发性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的形成不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而是社区中农民相互交往、积习而成的产物, 是农民自下而上“自我组织的自发过程”(福山, 2002 )。人类拥有为自

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及_内卷化_问题探究_马良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061088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