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2016年学习心得1关于老子老子是谁?从现代个人信息角度看2关于老子老子是谁?从《史记》记载看: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1]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柔弱致胜。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2] 。3关于老子老子生活的时代背景老子生活在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春秋晚期、战国初期”,即东周,当时的社会状况是: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奴隶贵族制度的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由于大量土地得到开发,“籍田以力”转变为收取租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造就了一个新的阶层----独立小手工业者(春秋时期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注解①4关于老子老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政治上: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封分诸侯,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组成的宝塔式的宗法世袭贵族的统治之网。随着诸侯势力的强大,周天子式微,政权下移,割据局面形成,各阶层争霸不断,硝烟四起,礼崩乐毁,天下大乱,国家处于分裂时期,长期战争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社会带来了混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却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5关于老子老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6关于老子老子有何德何能?主要著作------《道德经》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现代社会中,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7关于老子老子有何德何能?老子的思想体系和思想渊源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老子的“无为”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有节制、不占有的意思,最终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见于下文老子故事孔子问礼第4段)可见: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事实上,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因此,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比如:人的生与死(可参见下文老子故事圣人辞世“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关于老子老子有何德何能世界
道德经学习笔记(一) 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