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路桥过渡段病害处理措施.doc浅谈路桥过渡段病害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227-01摘要:为了增加车辆运行的舒适性,减少路桥间的不平顺,进而防止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本文从桥台处理、台背排水处理、桥头路基处理以及路桥过渡结构型式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对该病害的处治与预防措施。关键字:路桥过渡段处理措施台背排水处理路基处0前言路桥过渡段所产生的病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严重甚至比新铺装花费还要大,并要承担交通中断造成的损失,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路桥之间的刚度逐渐变化,减少路桥间差异沉降,防止免桥头跳车现象,这是非常必要的。1、桥台处理1GRS桥台结构所谓GRS(geosynthetica-1reinforcedsoil),就是土工合成加筋土。该结构是将桥台做成土工合成加筋土的柔性结构,与刚性结构比较有如下的优势:1)GRS桥台施工方便经济;2)GRS桥台能消除该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其原理是起到缓冲器作用的GRS层,该结构层位于桥台基础下方,可以有效的减小上层结构传递下来的应力。而且能够使得桥台和相接处路基以相同的速度下沉,会减小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1];3)该结构当中应用了加筋材料,不但减小了路基体的变形,还提高了路基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通过对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土的特性进行研究。吴景海等人认为,通过给基础结构加筋,可以提高砂土的破坏强度。而且加筋土的强度和延性都会随着轴向应变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所以得出加筋土适用于加筋土桥台[2]。2、台背排水处理1排水垫层由于水是引起该病害的一大原因,因此要做好排水措施,通常会在桥台后方的填土中设置排水垫层,排水垫层的作用如下:①可以有效减少工后沉降,使得其下路基在施工期内完成固结沉降;②最主要的是为了排出由路面下渗的水分;③有效防止在孔隙压力增大的时候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为了防止地基沉陷后,原地面和地下水位高过垫层,故垫层的厚度一般为1〜2m,。具体的做法如下:首先对基底做必要的处理,在基底上,先作必要的处理。然后填筑横坡为3%〜4%的夯实粘土形成土拱再在土拱上挖成双向坡的地沟(地沟尺寸一般宽为40〜60cm,深为30〜50cm)。在台背后全宽范围内满铺一层隔水材料(可用油毡或下垫尼龙薄膜上盖油毡)。在地沟内四周铺设有小孔的硬塑料管,塑料泄水管的出口应伸出路基外或桥头锥坡外。在硬塑料管四周填筑透水性好、粒径较大的砂石材料。再分层填筑台后透水性材料,直到路基顶面。3、桥头路基处理1EPS轻型材料填筑在解决桥涵台背填土问题上,采用一些轻质填料,如EPS[3](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人工气泡混凝土(泡沫水泥砂浆)、中空构造物、轻型废弃物、粉煤灰等。在过渡段填料中使用EPS材料有以下的作用:①显著减小桥台背填料的压缩变形,并有效的减小台后填土产生的水平压力和竖向压力,从而减小填土对地基变形的影响;②与地基处理综合运用,减小地基处理的范围和缩短施工工期并降低地基处理费用。,要有目的地选择施工路段的填料,采用各种土壤作对比试验。其试验项目包括:①实施筛分和击实试验;②土壤的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③各种土壤在相同压实机具下达到同等压实度时的压实遍数与松
浅谈路桥过渡段病害处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