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的适应症及主要穴位〔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定喘、膏盲、脾俞、肾俞。[ 消化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律不齐。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椎关节痛' 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 、至阳。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 6 秒钟,起罐,再连续拔 10 次到 20 次。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 痛经。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闭经。主穴:关元、肾俞。月经过多。主穴:关元、子宫。白带。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盆腔炎。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 疖肿。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多发性毛囊炎。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下肢溃疡。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急性乳腺炎。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 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 5~6 次。临床拔罐治疗病症示例感冒拔罐疗法症状:畏寒发热重无汗,头痛身痛,可有鼻塞流涕。取穴:风池、大椎、外关拔罐方法: 留罐法。取上穴,留罐 15~20 分钟。腹痛拔罐症状:胃脘以下发生疼痛,有冷痛,灼痛,隐痛、绞痛、满痛、胀痛、刺痛等取穴:中脘、天枢、关元、气海、脾俞、胃俞。操作方法留罐法。取上面 3—5 个穴位,留罐 10~15 分钟乳腺增生之拔罐疗法症状:乳房内有硬结、月经前、生气后疼痛加剧,伴有口苦咽干,或喉中如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易怒,心情不畅,同时伴有月经不调。取穴:肾俞· 檀中· 肝俞· 气海· 期门。操作方法: 留罐法。依上述穴位先闪罐拔罐潮红再留罐 15~20 分钟。隔日 1 次。拔火罐留下的罐斑以及颜色的意义(1) 罐印紫黑而黯: 一般表示体有血瘀, 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 当然, 如患处受寒较重, 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 则常表示病程已久, 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2 )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3 )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4 )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5 )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拔罐、耳穴定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