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为现存最古的医学方书,载方 280 余首,《黄帝内经》虽仅载方 13 首,但详述中医治则及方剂配伍原则,自此以来,中药方剂的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积厚流光。现存的方书,如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 至今已多达 1950 种。而中药方剂是新药创制的重要源泉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研究不断深入,包括中药方剂在内的天然产物研究引起了全世界医药行业、制药企业的高度重视。而中药方剂以其在预防、治疗和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将释放出更大的需求。然而长期以来中药存在的黑、大、粗等问题,尤其是由中药复杂性引起的安全性、稳定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中药发展的现代化。传统中药,以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为指导。从组方上来看,中医用药讲究辨证配伍,传统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大多采用多味药材共同使用,少则几种,多则几十种,使用上讲究君臣佐使, 互为依托。因此中药的有效成分的鉴别无法实现西药式的量化分析从质量控制方面来看,在几千年的使用过程中,均是按照中医的临床经验制定给药剂量,并未按照现代医学进行过定量的量效关系的临床研究。并且中药大多为自然界中的物质,在杂质鉴定上更是无法实现明确的定性、定量的分析。从剂型方面来看,中药在我国虽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但剂型比较单一,主要以汤剂为主,传统中药剂型还包括之后开发的丸剂、散剂、膏药、丹药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剂型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西药常用的一些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也成为现代中药常用剂型,但相对于中药组方用法用量特点来说,这些现代剂型在中药产品上的应用仍然存在着载药量低、服用量大、口服释放缓慢等问题。从这些方面来看,中药通常具有充分的临床应用历史、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效果,但正如俗语云中药是“良药苦口”,其实追根究底还是因为中药组分复杂、往往不适合进行精确的提取分离而导致提取物用量大,从而体现在中药剂型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现代中药是指在规范的 GMP 、GAP 等质量规范体系下,采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如指纹图谱等先进技术体系指导下生产出来的中药。与传统中药相比,现代中药不仅要对药材的基源、产地、药用部位、炮制加工等进行很好的控制,更要注重对生产的过程控制和标准提升。一、提取技术现代化传统中药多为原粉直接入药或是水煎服用,存在剂量大、有效成分损失、提取效率低、服用不方便等弊端。如何提高提取效率,将有效成分最大程度保留, 同时去除蛋白质、果胶等无用杂质,是中药现代化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已有多种高新技术如微波提取、逆流提取、超临界萃取、生物酶解技术、液- 液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等成功用于中药提取、分离,促进了提取技术的发展, 也有利于后续制剂的开发。二、制剂技术现代化中药产品在剂型开发方面,应突破中药就是“丸、散、膏、丹、汤”的传统中药剂型,向“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五方便”(贮存方便、携带方便、服用方便、运输方便、制造方便)的现代化剂型发展。既要保留药材的质、气、味,满足中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的需要,也要符合现代药品使用的趋势,努
保护传承中医药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