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课程背景下努力挖掘诗词教学中的美育.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课程背景下努力挖掘诗词教学中美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与谐发展。”新课标这一要求,说明了美育在语文教育中重要作用。优美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深邃意境与情感。精炼优美语言,生动多彩形象,都有着特殊审美功能,因此上好古典诗歌欣赏课,对培养初中学生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无论从当前古典诗词教学现状来看,还是从审美教育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地位来看,在中学阶段加强中华古典诗词教学,努力挖掘中华古典诗词艺术美,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重要途径之一。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学艺术瑰宝,是一颗璀璨明珠。从字句优美动听到意境深刻表现,无不表现着“美”。这种美,决定了古典诗歌教学与美育有着必然、密不可分联系。用这些优美语言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审美视野,加深学生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必将起到积极作用。现我就诗词教学中如何挖掘诗词美,如何尽量展示中华古典诗词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浅述几点体会。一、语言音乐美古典诗词美,首先表现在语言上。白居易《琵琶行》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绝唱。诗人运用一系列艺术手段描写音乐。诗中“如急雨”形容旋律亢奋急促,浊重沉响;“如私语”形容声音轻柔纤细,委婉缠绵;“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曲之错落有致,清脆明快;“莺语花底”形容乐曲之悠扬婉转,悦耳动听,“泉流冰下”与“冰泉冷涩”形容乐曲流畅而缓慢低咽进而逐渐凝滞变化过程。旋即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佳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艺术美境,令人拍案叫绝。接着“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又把人带至千军万马激战沙场壮烈场景。因此采用停顿、比较及重音等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读出长诗节奏、情感与神韵,使学生在闻其声同时还能见其影。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多感观,而且引发了学生联想与想象,缘情拟声,从而产生强烈音乐美感。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力量,语言是真正美,产生于言词准确,明晰与动听。长诗“闻、来、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一系列动词应用是何等准确,表现了诗人由悲伤到兴奋、由欣喜到迫切心情。调弦—弹奏—收束旋律变化是何等动听,表现了琵琶女技艺之高超与娴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又是何等明晰,表达了诗人于琵琶女深切同情与自己不幸遭遇感慨。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内心世界,流露在字里行间。这一切不仅引发了学生感情上共鸣,而且构成了语言音乐美。此外李白诗句浪漫豪放、慷慨激昂;杜甫诗句严谨工整、沉郁顿挫;苏轼诗句恣逸雄浑;李清照诗句哀怨缠绵,各有特色。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均表现了中华古典诗句语言音乐美。二、意境形象美意境是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中一个极其重要艺术审美范畴。所谓“意”,是作者对生活某种认识与见解:“境”,就是对特定环境与气氛描写。诗歌意境,就是寓思想于形象之中。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说是诗人狂欢形象跃然纸上。诗里喜极而泣(一、二句)—欢喜若狂(三、四句)—心花怒放(五、六句)—归心似箭(七、八句),展现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平定消息时那种欣喜若狂形象,而这形象恰恰是表达了人民心声。杜甫另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新课程背景下努力挖掘诗词教学中的美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