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
结题报告
辽阳市文圣区东京陵街道中心小学郎敏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却不是很好的学生,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呢?本人通过对富士洪的个案研究,探究出造成富士洪成为数学学困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并对研究对象富士洪的转化做了一些实践的探索。通过与其父母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激励自信,尊重人格;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降低要求,减轻学习负担;培养习惯,总结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实践,使其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困生个案 成因分析 转化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学困生”则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拦路石,并一直困扰着数学教育工作者。曾有教育专家指出“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学困生是教学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教育热点和难点。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就从个案研究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本课题研究中的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通过对富士洪的观察、询问、调查,发现致使其产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缺乏自信
高尔基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富士洪由于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冷落的角落,内心深处很自卑。过多的失败让他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时间一长情绪变得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容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2、知识脱节
学生对知识结构掌握得越好,知识就越容易实现迁移,学生“会学”的能力就越强,“我要学”的心理就越稳定、强烈,这样教育教学的质量就越高。对于富士洪来说,前面的知识内容掌握得不够踏实,在后面的学习中不能灵活运用。造成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知识脱节太多,不完整。这种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当用到旧知识来解决新学到知识时困难很大。
3、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形成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通过观察发现富士洪的学习习惯很差:不能进行主动学习,需要在别人强制要求下才去学;课前也不进行预习,缺乏自学能力;上课听课习惯也不好,坐不住,精力不集中,经常左顾右盼,爱做小动作;对教师的提问也不积极主动回答,在课堂上很少见到他举手回答问题;课后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把写家庭作业看成了一种负担,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他的学习成绩会怎样。
(二)外部原因
通过调查、家访了解到富士洪的家长文化水平很低,平时忙于挣钱,很少与他相处,都是爷爷奶
郎敏《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