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概况: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被誉为“吴中第一山”的虎丘。虎丘海拔约 36 米,总面积约 300 亩。苏州人把虎丘称为“海涌山”。因为据说在远古时期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火山喷发, 大海中的小岛逐渐涌出了水面, 所以才叫做海涌山。那后来为什么又叫做虎丘呢? ,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 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所以改名为虎丘。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为云岩寺的大山门。隔河可见云岩寺照壁“海涌流辉”四字,道出虎丘原名海涌。大家抬头可以看到, 大山门高悬着的“虎阜禅寺”匾额, 是清朝康熙皇帝爱亲笔所书。东晋时期, 司徒王珣司空王珉曾在虎丘营造别墅,称“虎丘山寺”。唐朝时期改名为“武丘报恩寺”。宋朝称“云岩禅寺”,清朝康熙金口改称“虎阜禅寺”这也体现了虎丘历史悠久。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断梁殿。它是云岩寺的二山门, 也是虎丘真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它始建于唐重建于元至元四年( 1338 年) 。因建筑正梁为两根一间半长的圆木构成,中间有缝隙, 所以被称为断梁殿。更确切地说,这也可以称为双梁殿。二山门南面悬挂着“大吴胜壤”,告诉我们虎丘是苏州的形胜之地。我们往边上看, 东西两边分别是哼、哈二将, 在文革期间, 这两个雕塑曾遭到过严重的破坏,之后在 2010 年的时候,又用香樟木重新建造起来的。二山门北面挂的是“含真藏古”四个字, 出自东晋顾恺之《序略》。告诉我们虎丘有真山真水的痕迹,又有海陆变迁的古老传说。各位游客,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试剑石。大家可以看到, 这块石头从中间一分为二,好像被宝剑一劈为二。相传吴王阖闾命干将、莫邪夫妇铸剑, 他们两个采集“五山之铁精, 六合之金英。”, 铸了两把宝剑。吴王就用其中的一把将石头劈开。也有一种说法是,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到虎丘剑池底下寻宝,用其中一把宝剑将石头劈开。元代顾瑛根据秦始皇试剑的传说,写下了“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的诗句。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看到的石头是枕石, 大家可以看到, 它的形状很像枕头。所以取名叫枕石。传说, 晋代高僧竺道生, 曾经在这里以石为枕看经书, 因此取名叫枕石。又因为这块石头像下雨天出现的蜒蚰,因此,也被称为蜒蚰石。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千人石。千人石, 也叫千人坐。据说, 吴王阖闾的墓就在虎丘剑池底下, 他的儿子夫差为了怕工人泄露出墓内的机密, 就在这个地方设宴招待他们, 其实, 夫差在他们的酒里都下了毒, 只有自己的那杯酒是没毒的, 工人们不知道这一点,以致他们七窍流血,鲜血渗入石头,经久不褪,每逢阴雨天,石头就呈现暗红色。当然这只是个传说, 其实, 这块千人石是由于地壳运动, 火山喷发, 岩浆在空气中迅速冷却而形成的流纹岩, 之所以会呈现暗红色,是因为岩石呈酸性并含有铁质的缘故。。这块千人石也与东晋高僧竺道生有关, 竺道生是一位高僧, 曾经在这里讲经说法。在那时有一千多人坐在这听他讲。生公虽然满腹经纶,悟性极高,但是他超前的观点得不到当时的官府和寺庙的支持, 所以官府一看, 这么多人坐在这边听生公讲经, 就把这些人给赶走了。生公在京城里边一讲“众生皆有佛性”,就被朝廷赶出来,于是,他就来到了这边, 那他为什么要来虎丘呢?因为虎丘这边的方丈是他的师弟, 虎丘是当时最早的寺庙, 官府一看, 急呀, 就把
虎丘 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