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与快乐相伴——江苏常州广播电视大学“第三届开放教育读书节”总结江苏常州广播电视大学董农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第三届开放教育读书节活动”正在进行着。读书征文活动已经于2008年5月20日截稿了。常州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按照省校图书馆的统一安排,成功组织了这次读书征文活动。回顾活动过程,我们感觉到,“让阅读与快乐相伴”是我们成功组织此次活动的最大收获。一、教师组1、全员阅读,提高素养2007年下半年,我校领导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决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副校长钟敏教授为活动选择了流行很广的教育叙事作品《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在各位领导预读后,给老师们每人发了一本。随书附赠的是由董农美副教授拟就的、密切联系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密切联系家庭教育实际的十个导读题。十二月份,学校又专门请本校办公室副主任、教育学硕士袁彩哲副教授为全体教师作了集体导读,让大家对书中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悟。该书是一本通俗生动的教育叙事书,又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教育经验书;也是一本催人奋进的教育励志书;还是一本有着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效果与有效方法的教育著作。随着解读的不断深入,大家都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现状开始了反思。对教师的职责、教育的义务和权利;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有了更深刻与透彻的理解……2、深度阅读,硕果累累在阅读和探讨中,在反思和实践中,传统观念,陈旧意识,习惯做法开始被怀疑,遭遇到挑战。特别是年轻的一代教师,更是带着疑问去阅读、去探索。从校图书馆收到的几十篇心得中,可以看到感悟的深刻程度。我们体悟到的是,心灵的震撼,观念的更新,心态的自由和快乐!从上交省校的教师组的读后感标题上,我们就能发现,大家的阅读是联系实际,真诚而有实效的。十一篇征文中,有从心态角度写的,有从教育孩子角度讲的,有从尊重人的角度谈的,有从教师素养提高角度谈的;也有从班主任、辅导员角度谈的。十篇征文中,有年轻教师写的,有中年教师的,也有老年教师写的。列举几例:朱丹平老师的阅读联系了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他把自己的教学与书的作者之一、主人公王金战老师进行对照,发现自己与他相同的地方是都能尊重学生,由此也获得了学生的尊重;但不足的是自己没有他那样对教学的专业化与精通化。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是尽快让自己成为教学的能手,专业领域里的行家。读书,对他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起到了一个点亮的作用。其次,陶海燕老师,把调整心态放到了重要的地位。和儿子一起阅读了本书后,开始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育心态,指导自己调整心态,让自己的焦虑和急燥得到了遏止。与儿子进行有效沟通,创造了双赢的局面。读书带给她的是快乐,带给儿子的是成长的幸福。李斌老师则从闻名中外的大师徐悲鸿的成长历程,思考造就英才的社会和现实教育环境,给了我们很深的感触。董农美副教授是从尊重人的角度,看时下开放教育中师生关系处理情况对造就英才的影响。王冬梅老师是从主观角度解读造就英才的自身因素。总之,这次“读一本好书”活动,彻底改变了原先形式主义的阅读方式。让大家读得有兴趣,有实效,有思考,有收获。真正起到了以好书为引导,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向前推进的作用。3、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在整个读书活动中,领导始终带头。钟敏副校长在忙碌之余抽时间写了读书心得,和大家探讨“英才”的真正内涵,
让阅读与快乐相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