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五线谱.tx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音乐所使用一种记谱方式。他的历史相当久,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四线谱。不过目前的体制,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所底定的。而简谱的起步较晚,在十七世纪时由法国出现,其后经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纪下才逐渐底定其规格。并传入日本,再传入中国。其实大约是清末民初的时候。目前使用简谱的,大概以有中国人的地方最多了。除了国乐以外,流行歌曲,吉他,甚至于在大陆有些合唱等等,都使用了简谱。对于大多数由业余开始学谱方式。而音乐班的学生,如果是从小学起的,则有些直接就使用五线谱,没有使用简谱。如果是在大一点的,则可能是两者并用。所以,以我的经验来说,有人只会看简谱,拿到五线谱就得翻成简谱才看得懂;有的人只会看五线谱,跟他唱首调旋律他还会被搞混了;有人两种都可以看,但是其中一种看的速度与正确率较高。第一种人以一般社团的人士居多,第二种则以小学音乐班居多,第三种就是像我们这样演奏需求较多,或者是社团中比较有心的人了。有人支持五线谱,甚至完全不知道简谱是怎么回事的,也大有人在。有人则是支持简谱,认为易学易普及,也没有什么是简谱办不到的。我自己的识谱转变过程:在这里,我把我个人的经验以及看法说一说。也许对于与我有类似习乐背景者,能有些参考的作用。我从高中学国乐开始,就是看简谱的。后来到大学,在高市国兼差,以及在戏曲界工作的时间,也都是看简谱的。不过这中间,我买了一把长笛,开始试着看线谱。退伍后,回到高雄考入乐团,担任中音唢呐演奏员的职务。由于中音唢呐与长笛的调性相同,指法除少数音以外也有不少雷同之处,所以便在每日翻谱之余,慢慢尝试看线谱。由简单的曲子开始,五线谱发下来后,先克制自己要翻译成简谱的冲动。等到指挥一开始下指挥棒的时候,直接识谱吹奏。当然总有地方比较难些,我就把实在来不及看线谱的地方,翻译为简谱,而且是以C调记谱。这样慢慢熟悉,强迫自己看线谱,大约几个月以后,大部分的乐谱发下来就可以直接识谱了,也脱离了每次发一堆谱就忙着翻译的紧张忙碌情形。后来随着乐器的使用以及乐团抄谱编曲的需要,逐渐也会看各种谱号(高音,中音,低音)了。老实说常用的乐器就有四五种了(不同调性的同种乐器不算),每种乐器各要背上六到八种的简谱指法,以及两三种线谱指法,加起来少说也有五六十种指法,的确有些头痛。所以有时会出错是在所难免。不过随着常用程度不同,出错的机率也就不同了。基本上愈少换乐器,调号较常用,临时记号愈少,则出错的机率也就愈低了。其他乐器的情况:其实我很佩服吹笛子的人,频频换笛子还能看线谱,实在是很厉害。若是以法国号、竖笛等等移调乐器的观念来看,乐谱本身就应该移好调了。也就是说,乐谱记载好用什么调子的乐器,演奏员照着换乐器后,仍应使用一致的指法继续演奏下去,而乐谱必须预先移调。所以西方管弦乐的指挥就要有很强的读谱能力,把总谱上面各种不同的移调声部组织回原来的位置。相形之下,国乐的乐谱不但没有为移调乐器移调,有些甚至任意采用谱号,造成演奏员额外的负担。例如许多号称中音的谱,而不是听其名称就采用中音谱号。有些乐器音区较高,却仍采实际音高记谱,没有移调(低八度)记谱,造成识谱的困难。由此可见,采用线谱虽然是目前专业乐团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谱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演奏员必须花费额外的精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五线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