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徐州老城历史文化要素分析[1].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徐州老城历史文化要素分析[1]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28-0024-02 徐州老城历史文化要素分析* 收稿日期:2008-04-2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50478076) 作者简介:陈苑(1982-), 女,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 210096 陈苑摘要: 通过对徐州老城山、水、古城、文化等特色的归纳, 构建了徐州的历史文化体系, 从历史文化体系梳理、历史文化片区特色保护、历史文化轨迹展示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徐州历史文化要素, 最后将所有的历史文化要素通过相应的展示系统表现出来。关键词: 城市特色, 历史文化, 要素, 文化展示系统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1 徐州城市特色分析徐州古称彭城, 具有 6000 多年的历史,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 为北国锁钥, 南国门户。徐州是个“山包城, 城包山”, 山清水秀的山水古城, 自然景观条件十分优越。 4000 多年的文明史还为徐州留下了大量的人文景观, 其中尤以楚汉文化和战争文化最为夺目。在对徐州的自然景观特色与人文景观特色分析、归纳的基础上, 提出如下城市特色。 山徐州四周群山连绵, 早在宋代, 苏轼就称徐州“其地三面披山”“其城三面阻水”; 苏辙在《黄楼赋》中也称徐州“缭青山以为城, 引长河以为带”。这些描述都很贴切地反映了当时徐州之山与城的格局。山体既是城市天际线、观景点、标志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城市的发展形态; 此外, 沿山地区留下的丰富的文化资源, 也是徐州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彰显了徐州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水徐州的城市水体亦丰沛而有自身特质, 其地古有汴水、泗水交汇, 后又为黄河故道与京杭运河穿流。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徐州新建的云龙湖与整治后的黄河故道, 更如明珠玉带, 为古城增色。目前, 云龙湖、故黄河和京杭大运河是徐州城市水系的主体。沿湖地区丰富的景观资源, 优良的生态环境, 使得云龙湖成为重要的城市资源, 其对城市的影响将越来越强, 并将成为带动城市发展, 改善环境质量的主导动力; 进入新世纪后, 河的交通功能逐渐弱化, 但旅游功能, 景观廊道和生态廊道价值更加突显, 挖掘沿岸景观、人文资源, 打造城市特色旅游路线成为发展重点。 古城徐州是我国最古老的城邑之一, 其建城可追溯至 4000 多年前古史传说中的大彭氏国。徐州在城市布局上, 由于建城时西、北、东三面临水, 当时水患频繁, 故城墙呈弧形, 从而城廓打破了北方城市通常的方形形制而略呈半圆形, 兼具南北风格的规整与自由之长。由于历史上屡遭洪水泛滥, 新城重建于先前的城池之上, 因此徐州城表现为“城上城”的奇观。目前, 新的城市干道与广场体系已经大大弱化了原有的古城格局。 文化徐州历史文化的定位与主题特征非常突出, 楚汉文化和战争文化是其最具有突出优势的历史文化要素。但是, 楚汉文化多体现在传说记载以及陵墓画石上, 以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和汉墓为代表, 战争文化也多见于历史记载, 少实物遗存, 所以在保护中存在很大难度, 不宜凭空复原重建, 而应建立有效的展示系统, 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徐州历史文化的主题明显偏向于非物质文化类, 物质遗存特色不鲜明, 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或名人故

徐州老城历史文化要素分析[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