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doc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摘要:依托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围绕战略新兴产业一一电子信息产业对中、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高职的人才培养规格,并结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从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过程衔接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一种一体化设计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构建了一种对接紧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中高职衔接电子信息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大多数高职院校按照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计划,没有考虑与专业对口的中职学生的差别,导致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学习课程与内容出现大量重复,有些专业的重复率甚至超过60%。探索并建立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对于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战略新兴产业一一电子信息产业对中、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高职的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对接紧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体系,更好地满足实现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一、 设计“对接岗位、能力递进”的专业培养目标对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明确专业岗位定位,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的高度衔接。成立由企业行业现场专家、合作学校教育教学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分析表,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撰写。密切跟踪区域产业升级、职业岗位和技术变化,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中高职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二、 建立“项目引领、螺旋上升”的课程衔接模式课程衔接为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和落脚点,也是中职衔接工作的关键。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按照电子信息产业和行业相关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中高职阶段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形成“项目一体化设计、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衔接模式。按照专业培养以真实产品(嵌入式迎宾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为载体,专业课程教学以实现产品所对应的任务为驱动,编制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逻辑线索,突出专业在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实现中高职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合理衔接和任务驱动”。以技能增强、知识提升、应用拓展等能力递进的“螺旋上升”方式设计中高职衔接关键课程标准。以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制作生产流程为主线,设计中职岗位课程与高职岗位课程,建设核心课程慕课网络资源,探索MOOCs平台“翻转课堂”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实现“对接岗位、突出技能”的关键课程建设如图1。三、实现“统一管理、个性发展”的教学过程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要有配套的教学过程衔接管理机制,需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资源、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学管理沟通机制六个方面着手建设。(一) 夯实“工学交融、系统协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3”“分段、分工、不分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全面落实“工学交融、系统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以职业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65 KB
  • 时间2020-07-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