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编码和混沌映射的数字图像加密算法学生:导师:专业:开题报告内容选题依据1研究方案2研究特色和可预期的创新性成果3年度研究计划和进度41、背景近几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信息因其形象、生动、直观而被人类广为利用,网络系统、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字图像的传输。然而,随着传输和接受设备的发展,非法获取信息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传统的图像加密算法密钥空间小,灵敏性低,抵抗攻击性差,已不能满足信息安全的要求。拟提出基于DNA编码和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信息结果DNA编码生化反应提取结果检测分析DNA计算并行性高容量大耗能低DNA加密DNA加密是伴随着DNA计算的研究而出现的密码学新领域单链DNA序列由四种碱基A、C、G、T组成,DNA编码是利用二进制图像序列中的00、01、10、11分别对DNA序列中的四个碱基进行编码,共有24中编码组合,按照选择的编码、解码准则,实现图像的加密。DNA加密提高了加密系统的安全性,可抵抗量子计算机的攻击。但DNA存在编码复杂、生物操作精准性差、实验成本高等诸多难题。混沌系统混沌系统——在确定性的非线性动态系统中出现的貌似随机的、不能预测的运动。它对初始条件有极其强烈的敏感性。有界性性不可预测性各态遍历性特性运动轨迹有界性混沌系统内部的随机性混沌吸引域内各态遍历性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混沌与密码系统的关系比较混沌映射密码变换相似点迭代次数加密轮数有系统参数控制密钥控制对参数和初值敏感对密钥敏感通过迭代获得指数分离轨道通过置乱混合打乱明文不同点相空间:实数集相空间:有限的整数集好的密码系统应具有对密钥的灵敏性,以及能够将明文充分地置乱并改变其统计特性(而这正与混沌的特性相一致)。方法方法特点DNA加密Gehani(2000)基于DNA的加密图像、生物操作Ning(2009)伪DNA密码学文字、伪操作总的来说,利用DNA计算的伪操作实现了图像加密技术的推广应用。但是,DNA加密系统研究仍是理论多于实践。混沌加密Bianco(1994)一种高效的图像加密算法一维Wang(2009)一个基于控制参数变量的混沌图像加密算法多维Gao(2009)一种新的基于高维的图像加密算法超混沌目前混沌加密主要朝着多维混沌系统和超混沌系统加密方向发展。但它无法有效的抵抗差分攻击。DNA和混沌结合Xue(2019)一种基于DNA序列与多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多维、伪操作Guo(2019)基于DNA序列与多混沌映射的图像融合加密算法多维、伪操作密钥空间大,能有效的解决差分攻击,但是由于其实现复杂,有一定的时间消耗。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价值?基于DNA编码和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能够高效的实现图像加密,提高图像加密的安全性。?安全保存图像数据;保护数字多媒体图像的版权;保障卫星系统获得的图像资料安全传输。?应对了当今数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降低了能源消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开题报告答辩20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