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体育教育德育功能德育,严格上来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与心理品质教育。而在广义“德育”概念下,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问题主要集中于心理品质层面。城市在校生有心理与行为问题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比同期国外严重多。当年震惊一时“马加爵”案,给社会及教育界对于德育教育极大关注与反思。随着对知识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与心理素质培养与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学生智力因素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调整心态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环境,灌输给孩子信息偏颇,导致孩子形成对社会看法偏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表现为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在学生心理层面,据有关文献报道,约有32%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多集中于心理品质方面弱点,如意志力、抗挫能力比较薄弱,团队协作意识、危机意识淡薄,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较为缺乏,这与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以及学生就业压力、升学压力较大社会环境有关。二、体育教育与德育建设关系从体育学科特点来看,该学科本身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特征,在开放活动空间里,学生举止言行、思想、心理品质等都会自然表现出来,较为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将德育教育思想贯穿于体育课堂,贯穿于学生体育活动当中,不失时机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体育教育确定三维锻炼目标,即“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立体锻炼,恰恰明确涵盖了德育教育内容。其中在社会适应这一目标体系中,肯定了体育社会性,要求学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积极互动、分工与合作,模拟与体验各种不同社会角色学习与个性社会化进程。体育教育这一目标确立,更加有利于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诚信、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体育教育在众多学科当中,本身具有很强德育优势,具体表现在: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身心健康本领;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力;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有助于学生自身个性完善与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与对美表达能力。三、体育教育所具备德育功能(一)体育活动有助于情绪调节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与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人情绪,改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发展。(二)体育活动可以培养竞争意识体育教学当中,往往伴有运动竞赛,这样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竞争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这是其他学科所达不到。在运动竞赛中,学生们为了达到目标,通常都要与对手进行激烈较量,超越自我,战胜自我,这往往都是在超生理负荷下进行。这就需要参加者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障碍,以顽强意志与坚忍不拔毅力去战胜对手或各种困难。因此,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良好环境。(三)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人坚强意志品质形成与社会影响、思想教育有关,但严格体育锻炼无疑是最有效方法之一。体育能从心理意识上增强人意志力。体育运动对人身体与心理都是一种强化训练。从事体育
浅析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