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的短板怎么补.docx中国创新的短板怎么补政府的科研管理模式亟需适应原始型创新的需要而改革,而转变中国人以常规型知识为主的知识认知模式,确立以超常型默示知识为主的知识认知模式,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创新已经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既能破解发展难题,又决定其他发展理念实现的程度。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创新驱动的必要,而且要研究创新的质量,创新的质量将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质量,要把创新驱动建立在高质量的水平上。将创新层次从单纯的市场创新上升为科技创新带动市场创新中国的创新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引进模仿型创新起步的。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范围的创新流程中,并没有处在原始型创新的起点,而是在原始型创新的末端。全球原始型创新的流程是:直觉式创新――解释式创新――推理式创新――扩散式创新。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是在扩散式创新阶段进入全球创新流程,随后进入了推理式创新的集成创新阶段。中国从原始型创新的末端进入,反向逼近原始型创新前沿,是一个“逆创新”过程,已经在市场模式和产品创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还缺乏“无中生有”的直觉式创新能力,没有能够主导世界的科技创新成果,以致自主产业品牌与公司缺乏。中国经济走出困境依赖于科技创新,而不是单纯引进模仿的商业模式创新。引进模仿的商业模式产生1到N的数学价值,而科技创新基础上的转化应用更具原创性,“无中生有”地产生从0到N的相对垄断价值。只有以科技创新为源头的创新才能形成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将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原始创新行为,建立在“学研产企市介”联盟的市场和社会网络根基上目前中国的大学―科研机构―产业―企业―市场―中介的联盟比较薄弱且不完善,导致本来就不多的科研成果转化受阻,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应用技术的问题十分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投入效益差距大的重要体现是科研成果转化。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量世界第一,但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80%以上是外资企业的产品,其中72%是加工贸易产品,自主创新能力难以支撑经济高速发展。正因为如此,中国对外依存度2002年为60%,2006年为50%,到2013年已经下降到18%,总体进步很快。但是,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50%。2013年,80%的高端芯片、80%的发电设备、优质锻造件、90%的高端数控机床及机器人基本上都依赖进口。因此,虽然我们所定义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一直在增加,但我国不仅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的产业地位未发生根本改变,而且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可能又陷入“高端产业价值链低端化”的陷阱。在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及产学研联盟建设过程中,改变与完善政府的创新管理角色目前政府习惯的管理方式适应于对具体目标的推理式创新,而不是原始型创新源头的直觉式创新。政府的科研管理模式亟需适应原始型创新的需要而改革。原始型创新的主导行为方式是直觉式创新,直觉式创新是由个人的天赋本能和兴趣爱好形成持久的探索激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非凡的未来想象和超常的创意灵感,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甚至变革当今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直觉式创新主导原始型创新的发动和突破,推理式创新负责创新阶段的推进。将推理式创新附着于直觉式创新过程中,才能达到原始型创新的高度。由于缺乏对直觉式创新的认可,目前中国的创新管理往往把计划项目的资金配置作为主要任务,而把对人们的兴趣
中国创新的短板怎么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