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双汇看危机公关.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双汇事件”透视企业危机公关环测学院土地09-2班顾伟07093301摘要: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维权行动中曝光了济源双汇集团所用生猪中含有大量瘦肉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此次事件引起广泛热议。双汇集团进行了一些危机公关行动,但其中漏洞百出。关键字:瘦肉精双汇危机公关双汇事件回放双汇瘦肉精事件:2011年3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双汇集团济源公司收购屠宰喂养瘦肉精的"健美猪"的事件;3月16日,双汇集团发表致歉声明;3月17日,双汇集团再次发表声明,撤销了济源公司相关责任人的职务。但是虽然各地商超纷纷自主下架,但双汇一直没有发出召回声明,也没有启动赔偿机制。这里,我们暂且不谈双汇是不是“流着道德的血液”,也把检验检疫的漏洞、政府部门的责任暂搁一旁。我们单单看看双汇的危机公关能力。值得欣慰的是双汇没有像当年的三鹿一样,报道一出,强词狡辩,甚至宣称状告失实报道的记者。,涉及的“人证”、“物证”俱已摆在台面上,强辩无益。虽然陷入事件旋涡的是双汇集团的一家分公司,可借着品牌“一荣皆荣,一毁同毁”的辐射力,此次事件对双汇集团整体的商业运营、品牌信誉的打击在所难免,当是时,最需要的就是开展一轮积极得体的危机公关。虽然双汇集团已经发出了若干声明,可是“无为”的反应本身就是消极的鸵鸟策略,在舆论火力最猛的第一天里,双汇没有人出来说话。甚至在各方媒体闻讯赶来之时,集体躲避采访,有知情人告诉记者,双汇集团要求员工一律不得私自接受媒体采访,否则扣发奖金。目前,事件还在进一步发酵或逐渐平息中。我大胆预测,双汇不会是2008年的三鹿,轰然倒掉。但双汇一定会成为2005年的光明,在回锅奶后让位蒙牛伊利,从此退出行业老大的地位一样,成为行业第二阵营品牌,让贤雨润金锣得利斯甚至更多的弟兄。双汇危机公关中所存在的问题没有确定完善的危机公关系统。P模型告诉我们,平时的政府和媒体关系决定危机时的损失情况。从双汇的情况看,虽然一直是央视的大客户,天天在央视喊着"开创中国肉类品牌",但显然并没有受到相应的中国特色的媒体保护。虽然央视本次瘦肉精的选题来头不小,但明明是行业的问题,却为什么一定拿双汇开刀,实在值得反思。同时,也没有得到其他媒体或相关部门的信息预警。显然,平时的公关功课,并不出色。2、没有积极引导舆论导向社会舆论不会因为受到阻力就偃旗息鼓,相反,在信息源不公开的环境下,它会迅速滋生、膨胀,朝着“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对方”的方向狂奔。于是我们看到这件事在网上、报纸、电视、人们的口中迅速流传,信息的缺失被愤怒的情绪所填充。危机发生过程中,双汇虽然也内部禁止员工接受采访了,但一是"禁令"本身居然从员工口里传递给媒体被媒体当新闻报道出来;二是实际上多人有意无意间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既造成了非必需信息传递,甚至信息矛盾,给媒体抓住些把炳,又因为回答前没有经过团队斟酌,出言不慎。如副总经理杜俊甫第一次接受采访时显然还没准备好,完全否认事实,称"农业部对瘦肉精有严格的规定,双汇集团同样对瘦肉精一直有严格的管理和检测规定,不可能出这样的事情,所以集团一定会严格核实,了解具体实情,给消费者一个交代。别说你明明知道瘦肉精的事是行业潜规则的基本事实了,就算真是偶然事件,确实不一定发生,也不敢一口否了。这让我们想起当年2005年光明乳业河南山盟公司出事

从双汇看危机公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anshenglu2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