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书画装裱实践教学中应注意问题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传统艺术发展而产生一种特殊工艺美术,正是由于有了装裱艺术,才使我国历代书画艺术珍品得以装潢镶裱,珍藏久远。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一种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装裱亦称“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一种美化与保护书画及碑贴技术。装裱也是一门艺术。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书画作品一经装裱、便觉神采墨妙而成为完整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其方法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背后,再用绫、绢、纸镶边,及至扶活,然后安装,轴杆或版面。书画装裱是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在宣纸与绢素上所作书画,因其墨色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与收藏。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浓淡、构图繁简与画幅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艺术性。书画家在完成一件作品同时须想象裱后完整效果,如果不懂或不重视装裱,那很难说他是一位真正艺术家。而装裱师也必须具备一定书画艺术素养,以便真正理解作品用意,完成对作品创作延伸与完善。只有二者相互沟通,达到审美观念共鸣与恰到好处默契,才能产生出真正意义“上品”。唐代张彦远不仅是著名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也是一代装裱大师。因此,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渗透书画装裱艺术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书画作为一门艺术是供人们观摩、欣赏。所以应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审美愉悦。那么一幅好书画作品经过装裱会锦上添花增加其艺术魅力,提高其欣赏价值。高校师生未来作品会有一定欣赏价值,所以要在高校学习期间就掌握与之配套装裱技术,为今后艺术之路打下坚实基础,以其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及通识通才应变能力。二、学习书画装裱艺术应注意问题在书画装裱过程中,如果操作不严格或者技术、方法不熟练,尤其是缺少足够实践经验,常常会导致书画裱件失败、变形或达不到预期艺术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在装裱用浆糊方面,唐代著名书画家张彦远说“凡煮糊,必去筋”。用于装裱粘接原料浆糊,必须去掉面筋。如把面筋参在浆糊中装裱书画容易发霉。张彦远还有个独创,他讲到“余往往入少许细研薰陆香末,出自抉意,永去蠹而牢固”。薰陆香是一种含芳香物质,可防止蛀虫而保存久远。浆料是装裱书画用“粘合计”,使用不当会直接影响裱件质量。首先,不能用火候不够或过火浆料,因为这种浆料会因减少粘性而使裱件发生重皮现象。其次,不能用厚糊,因为厚糊装裱出来书画一方面是容易发霉,另一方面会使裱件脆硬,导致发生折断现象。第二,根据不同画心采取不同托裱方法,以防晕墨、跑墨现象发生。要按画心厚度选择适当托纸,托糊后画心厚度与硬度必须与四周镶料相一致。第三,在托料时要注意保护纸、绫、锦不被污染。画案、托纸、工具、浆料等都要洁净。浆料要刷得均匀,用糊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太稀不能粘连托纸,太稠托出镶料卷而不舒。托镶料时要切记绫、锦都有正反面之分,千万不能将浆料涂刷于绫、锦正面。伸丝时一定要将绫、锦等按其纹络推直伸平,否则会使镶料图案不正。第四,在裁切镶料方面,应注意不要横竖混裁。在搭配镶料时,左右两边与天地头镶料都不能横竖混用,否则就会造成裱件花纹混乱。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第五,在镶嵌画心时应该做到松紧有度,如果镶得
浅谈书画装裱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