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摘要: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一些教师对教学情境创设的误解造成了一些牵强、泛滥、不科学的情境的应用,本文针对这些现象重点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中情境创设的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创设;问题;原则;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非常普遍,其中不乏优秀的设计,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情境问题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理性思考,虽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物力,却未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甚至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率。本文针对这些现象重点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中情境创设的常见原则及方法。
信息技术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变得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创设教学情境毕竟只是教学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把手段当做目的来追求,往往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通常有以下三个问题。
1、牵强的情境
【例1】“变!变!变!”——横幅广告管理器的使用
[师]:老师给学生表演一个橡皮筋魔术。
[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师]:这个魔术老师下次再教给你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如变魔术一样的网页banner,欣赏横幅广告“变”了的网页。
评:魔术情境是激发出了很高的学生兴趣,但这并不等于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的兴趣点并不在学习内容上,而在于魔术解密。看似魔术和横幅广告都有“变”这个特点,但实际,魔术的变不仅转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有点牵强,貌似神离。
2、泛滥的情境
[例2]:《信息及其特征》
[师]:在了解了信息的概念之后,信息有哪些特征呢?
[师]:老师通过7个情境分别来解释8个特征,如学生对“日本向伊拉克派兵”这条新闻有不同理解说明信息的不完全性,“传话游戏”说明信息的传递性,“观看欺骗人眼的图”说明信息的真伪性,“兰德公司向美国卖情报”说明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
评:所举情境虽能说明信息的特征,但太多毫无关联的情景创设会使得知识点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
3、不科学的情境
[例3]:虚拟现实初探
[师]:欣赏几幅优美的校园景色图,再展示利用这几幅图制作的两个全景图作品《校园》、《河边》。同学们对比一下,两个全景图与前面几个单幅景色图相比,有什么效果?
[生]:逼真,视角宽。
[师]:一组静态的照片经过加工后,就成了让人身临其境的现实场景,这就是虚拟现实带给我们的奇妙之处。(引出本课主题——虚拟现实)
评:全景图像实际上是空间中一个视点对周围环境的360度的视图。它可以理解为以节点为中心的具有一定高度的圆柱形的平面,平面外部的景物投影在这个平面上,即为全景图像。用户可以在全景图像中在360度的范围内任意切换视线,也可以在一个视线上改变视角,来取得接近或远离的效果。而本例中展示的《校园》《河边》全景图却不具备36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