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藏家、行家和玩家20余年变迁.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藏家、行家和玩家20余年变迁.docx中国藏家、行家和玩家20余年变迁2016年6月23日,晨,赴杭州退货,这是我最后一次以拍卖公司业务主管的身份出差。投身拍卖行业十五年来,与同事同行间有很多相聚和别离,因圈子就这么大,所以别离总是短暂的,只要人在,低头不见抬头见。我身边和古董打交道的无非三种人;玩家、行家和藏家。玩家是最先登场与最先出局的人。就我的理解,成为一个玩家比成为一个藏家容易得多,因为条件更宽松,玩家大多以“玩”为旨,图的是乐。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小型拍卖会上,我们的客户中有不少是玩家,他们的身份各异,大多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他们只是比别人多一点闲钱和多一点对古玩的兴趣。他们今天买明天也可以卖,高兴就买,不高兴就不买,但如果是心头好给再多钱也不卖。这就是玩家,不强求系统收藏。在那个信息不对称,玩家们如鱼得水,买得容易,卖得开心。2003年之后,随着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增长,更多的人投身进来,购买古玩需要更多资金和更多精力的专注投入,不够专业和专心的玩家队伍缺乏持续竞争力,被逐渐边缘化了,此时成为了行家的天下。2003年至2011年这八年,古玩价格的不断飞涨和海外淘宝市场的全方位开拓给了古玩商们迅速发展做大的机会,同时这也是拍卖业、画廊业野蛮生长的年代。那时候好东西出来得多,国人在世界各地寻宝,掀起了文物回流的大潮。行业里资金和货品周转快,今天回想起来当时不少精品的价格远没达到它该有的位置。真正的好东西一旦钻进收藏家的保险柜,就不知何时才能再进入市场了。在2009年后,宏观经济变化,艺术品市场的泡沫不断累积,同时金融资本大规模进入,很多当时进入的艺术基金在今天看来进入的时机和运作的方式是不合适的,只是当时人们投资或投机热情的高涨,使市场早已忽视了这些风险。2012年之后,随着经济下行,市场进入调整期,古董行业也在进行自我调整,行家中很多人资金周转不动,或严重亏损,前些年囫囵吞下的钱,一部分又吐了出来,有些行家逐渐淡出了,有些仍活跃着,但对市场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小。此时的艺术品市场,基本被重量级的大藏家和顶尖拍卖行主导,逐渐成为私人美术馆或企业收藏的顶级藏家、还有“发烧友”级别的专攻某一领域的专项藏家的天下。如今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藏家,有着近乎苛刻的条件。不仅要喜欢,而且要相当有钱,每年没有几个亿的现金流那就是“浮云”。关键还要建立成体系的收藏,买完后要能留得住,一点点攒。有时不见得多喜欢,但为了凑上品种,或者为了美术馆的藏品级别规划,也会买。为了等件大东西,有时会惦记好多年,真正等到了,未必拼争得下来。最关键还要遇对人,跟对朋友圈。很多想成为藏家的收藏爱好者都牺牲在了收藏圈的边缘。“国宝帮”们在我们看来可能是遇错了人,进错了圈子,但相比之下,

中国藏家、行家和玩家20余年变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aokaishui123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0-07-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