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会议报道.docx如何改进会议报道在浩如烟海的新闻报道中,会议报道占有不小的比重。搞好会议报道,对于促进工作,引导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令人困惑的是,近年来会议报道成为人们反映较强烈的一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提起会议报道,几乎人人都觉得会议报道倒了胃口,对会议报道褒扬者少,抱怨者多。读者认为,现在报纸都让会议占去了,没啥读头;记者认为,写会议新闻,照抄讲话就行了,没啥写头;许多领导说,会议报道需要改进,形成了一种群众不愿看、记者不愿写、领导不满意的“会议现象”。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形式呆板。会议报道常常是“老三篇”,即会议消息、系列评论(或社论)、领导人讲话摘要甚至全文。此外,还有“花絮”和“侧记”,不说“千会一式”,也是大同小异。篇幅长。会议报道以多长为好?无定数。其原则是以最少的文字,把问题讲清楚。近年来兴起一个会议气派风,不管开什么会都要在报道上拉开架式。这个会议新闻1000字,那个会议新闻非1500字不可。缘何?无非有二:一是认为会议新闻报得越长,才显得会议重要;二是认为会议新闻写得越长,方显得记者有水平。这种错误的认识和攀比的结果,导致会议报道愈来愈长。名目繁多。现在的会议新闻,名目越来越多,凡会都强调重要,凡会都作报道,报纸成了会议简报、会议新闻总汇。这样的弊端一是把没有报道价值的会议报道了。由于种种原因,该报的报了,不该报的也报了。二是把不该上的规格上去了。一般的会议发个消息就可以了,可是如今这样的会议既要发消息,还得发评论、领导讲话摘要或全文。这种长而重复的东西,读者自然不愿意看。写法平淡。在众多的会议报道中,角度新颖、写法不落俗套,富有新意、鲜活的、高质量的上乘佳作有之,但更多的是写法平淡、枯燥乏味的会议报道。会议报道平淡乏味,表现之一是,一片“讲话”声。某人说,某人又说,某人指出,某人强调;会议认为,会议一致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等等。表现之二是,“会议体”越来越程式化、固定化。何时何地开何会,谁主持,谁讲话,一个个套下来,一个模式,一样的面孔。原因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观念问题。由于受陈旧的新闻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报纸持一种“文件观”,认为报纸就是文件。虽不是红头文件,却是黑头文件。哪个单位的名字,哪个单位的事迹,哪个单位的会议,登了报纸,就等于上了文件,就是一种“待遇”,就是一种对工作的“肯定”。于是便出现了“争着上报”、“攀比上报”、“会会上报”的强烈的“宣传意识”,导致会议报道减少下来,大量的会议报道充斥版面。以官定值。就是不论会议有无新闻价值,只要有领导到会,就作报道。这么一来,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开会,不在报道之列,他们就想尽千方百计请领导来讲个话,至少出席一下。于是那些本不该报道的会议便报道出来了。态度问题。这是针对记者而言的。在会议报道中,有的记者态度不端正,主动“请办”。比如,有的会议写个几百字的消息就合适,他却非要来个上千字甚至数千字,直接间接地争取多报点报长点,以报多报长取悦于报道对象。照搬硬套。这是新闻单位自身的问题。过去,曾出现过“小报抄大报”的现象。现在,走了“抄”来了“套”。比如中央开人大、政协会,人民日报刊登了什么,省报照搬套用了,地市报也得照搬不误,样子不能变,条数不能少,这就累了编辑,烦了读者。对策会议报道是困扰新闻单位多年的老问题。会议报道能否改进?这些问题能不能改进?笔者认为,改进会议报道的良策并
如何改进会议报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