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故事[荔枝].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故事[荔枝]教学故事切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腑《荔枝》一课中,有句话:“不知怎么搞的,我一时竟不敢掏出荔枝,生怕母亲骂我大手大脚,毕竟这是那一年里我买的最昂贵的东西了。”“从这句话中,同学们知道了什么?”问题一出,沉思片刻,一孩子猛然举手说:“从这句话可以知道作者很爱母亲,因为作者买了荔枝但不敢掏出,是怕母亲骂,惹母亲生气,伤了母亲的身体。”多么准确的回答!简直和我课前想的答案一模一样,而且还是请的第一个,我脸上不由露出了欣喜。正准备学习另一句话,又一个孩子举手了。我心想,别人已经回答的这么准确了,你还有什么好说的。于是,提高嗓门说:“一样的答案就不用说了,手放下,我们看另一句。”“老师我的理解和他不一样。”“那,你说吧。”我漫不经心。“从作者买了一斤昂贵的荔枝,母亲会骂作者大手大脚,可知道母亲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对呀,一点不错!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理解吗?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在理解。“××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你们还有别的理解吗?”教室里充满了思维的气氛,没想到孩子们不断举手。一说,作者怕母亲骂自己,但联系下文母亲笑了,并没有骂作者,可以知道“母亲爱儿子”;又说,从作者担心买了昂贵的荔枝母亲会骂作者大手大脚,可以知道“母亲对儿子教育严”;再说,买了一斤荔枝,就是这一年中买的最昂贵的东西,可以知道“作者家当时不富裕”;还说,联系上下文从“明明怕母亲骂自己,还是给母亲买了一斤”也可以看出“作者爱母亲”……短短一句话,已经有了六种不同的理解,而我仅能读出一种,还以此来断定孩子们的理解。我不正是思维的“小人”,孩子们不正是创新的“君子”吗?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是多元的,有个性的,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切莫以教师个人的、有局限性的理解阻碍学生个性火花的迸发。

教学故事[荔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1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0-07-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