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学生数学作业反思习惯的培养
【摘要】:反思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而成的。我们试图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写作业前反思知识点与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写作业时边答题边反思检验,在作业后反思错题、建立《错题集》、撰写《反思周记》等,培养中段学生数学作业反思习惯,达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作业反思习惯
【正文】:
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看到这些作业现象:(1)多数学生做完作业就把作业直接上交了,错了,返回订正,再批改……反复循环;(2)学生每天的作业总会出现书写马虎大意,计算错误,题目少做漏做等现象;(3)读题往往只读一半,甚至有些学生不读题一看觉得自己会了就答题,结果根本没留意问题因而出错;(4)同一种类型的数学题,做了多次还是经常出错;(5)对于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改正,有些学生就抄袭别人的,有些较好的学生,也只是就错改错,而不去深纠错误的原因作业,效果低下。
当我们问学生的作业效率为什么不高时,学生总说自己“粗心”。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学生对作业持应付态度,不以深思熟虑保证正确为目的,而是以交差为目标。二是教师没有让学生有充足的反思时间和空间,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反思习惯。
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总结经验和教训。就数学作业而言,反思指学生对自己数学作业过程的思考和再思考、审视和再审视。因此,作业反思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中段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自控能力,因此通过老师不断地坚持训练,在写作业前、写作业时、作业改好以后,都能留给学生相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反思,使学与思得到很好的结合,不仅提高学习数学的效果,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培养学生写作业前进行反思的习惯
有一部分学生上课老师讲得都听得懂,而且感觉全都学会了,但做作业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因此教师每次作业前,有必要抽出2--4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在作业
前进行反思。(以《植树问题》这一作业为例)
(一)问一问——反思知识点
作业前,问一问学生“本次作业内容所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如《植树问题》这一作业,反思这一课的知识点,植树的三种情况;每种情况的间隔数、棵数的关系;总长与间距、间隔数的关系等等,通过对比反思加深理解,就不至于在以后的解题中出现张冠李代。
(二)理一理——反思典例的解题思路
同一类型的问题,解题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因此当一个问题解决后,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认真总结解题规律,力图从解决问题中整理出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以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今后的问题解决,提高解题能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而推广出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例题学校操场有一条直直的小路长20米,在小路的两旁植树,每4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反思(1)具体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一题是哪种类型的?
反思(2)哪些题型是和的植树题型是类似的?楼梯、敲钟等;
(三)写一写——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学生自我审视一下,还有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进行再学习,再理解。同时也审视一下自己容易出现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等等,在笔记本上写一写提醒自己在作业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然后再开始写作业。这样既符合艾宾浩思的遗忘曲线,又使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充满了自信,能更有
小学数学 生活 · 游戏 · 情境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几点做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