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出口鼓励措施与出口管制【本章关键词】(1)出口鼓励措施(2)倾销与反倾销(3)补贴与反补贴(4)经济特区(5)出口管制措施【导入案例】金融危机中印度的出口鼓励措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了欧美经济的严重衰退,而且还波及到了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2008-,%,创近7年来印度出口增幅的最低记录。印度经济虽然主要靠内需驱动,但由于其主要商品出口集中在欧美市场,因此,金融危机仍然给其出口贸易带来强烈冲击。印度政府调整对外贸政策,旨在通过鼓励出口促进就业,推动金融危机下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鼓励出口:(1)加大出口税收优惠力度,放松或取消出口管制。主要体现在提高出口退税收入、减免出口税和用于出口的进口原材料关税、放松和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管制以及出口导向型的进口限制等措施上。具体表现为:将棉织布匹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从事棉花出口业务的企业可获得5%的免税优惠;全面放开水泥和巴斯玛蒂大米出口;将手工地毯、技术性纺织品和订花机纳入“焦点产品计划”,出口提供5%的进口免税等等。(2)加大出口财政金融的支持,为出口企业提高信用担保。印度央行提供总额为2200亿卢比的额外出口信贷资金支持,%,并将偿还期延长至9个月;在促进出口资本货物计划下,对于出口下降大于5%的出口企业,相应下调其出口义务;增拨35亿卢比出口激励计划资金;为出口保险公司提供35亿卢比支持风险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开发;为农村发展计划和焦点产品、市场计划下的农产品出口特别附加税提供信用保证等等。(3)优先对金融危机重灾企业提供出口鼓励和帮助。对纺织、;取消人造珊瑚进口限制;授权的珠宝出口公司,可持有上限至10公斤的黄金;分别给予将拉贾斯坦邦的比瓦斯和古吉拉特邦的苏拉特纺织品和钻石出口示范基地待遇;对IT产业和产品全部出口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期延长1年至2011年3月31日等等。在一国的贸易政策中,出口政策比进口政策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世界市场为发展背景的发达国家固然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出口政策来刺激出口的扩大,奉行外向发展战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出口政策的运用和调节,以促进本国或地区的工业化和经济成长。但一些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往往由于经济、政治、对外政策等种种原因,对本国某些产品的出口采取限制政策。因此,本章将介绍各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政策中使用的出口鼓励措施及出口管制。出口鼓励政策,无论是对于实施保护主义的国家,还是实施自由贸易的国家,都是其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会通过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扩大进口能力,所以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出口鼓励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资本政策以及组织政策等第一节出口鼓励措施的概述一、信贷政策二、资本政策三、组织政策四、其他政策。 一、信贷政策 (一)出口信贷出口信贷(ExportCredit)是指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加强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对本国的出口厂商、外国的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出口信贷通常是在出口成套设备、船舶、飞机等商品时由出口方银行提供的,因这类商品价格昂贵,进口方难以马上支付,而若得不到货款,出口商又无法正常进行资金周转,这就需要有关银行对进口方或出口方提供资金融通,促成生意,扩大本国商品出口。二战前,出口信贷就已被用来鼓励商品出口,战后其运用更为普遍,且延长了信贷期限,降低了贷款利息。如1978年美国国会决定今后5年内拨给美国进出口银行的资金总额由原来的250亿美元增加至400亿美元。运用财政政策鼓励出口易受到国际法律规则的制约,同时也易引起对方国家的反对和报复,因而信贷政策的作用越来越大。出口信贷的国际约束比较少,且进出口国都比较欢迎,实行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广为使用。当前发达国家大型设备、成套设备的出口约有40%是依靠出口信贷实现的。出口信贷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类。(Supplier'sCredit)。卖方信贷是指由出口方的官方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向本国出口商(即卖方)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合同由出口厂商和银行签订。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厂商与进口厂商的谈判如果涉及金额较大的商品贸易时,进口厂商一般要求采用延期付款或长期分期付款的办法来支付货款,并且往往把其作为成交的一个条件。但这类付款方式等于在一定时间里占用了出口厂商的资金,从而会影响到出口厂商的资金周转乃至正常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出口国银行对出口商提供信贷资金,卖方信贷便应运而生。卖方信贷的一般做法是:在签订买卖合同后,进口商须先支付货款的5~15%作为履约的一种保证金。在
国际贸易学(高教版)第十四章 出口鼓励措施与出口管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