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模块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 .货币 货币的本质 、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1)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 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 )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了解四个阶段: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 (3 )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 1) 价值尺度: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2)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充当此职能必须用现实中的货币。其它职能: 货币除了两大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纸币的含义、优点和不能任意发行的原因(1 )纸币的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 )纸币的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3 )不能任意发行的原因:纸币的发行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 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 但不可以任意发放行纸币。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的流通速度) 为限度。③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 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 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理解金钱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 )金钱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金钱)。(2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本质看, 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 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2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信用工具和外汇 、信用工具(1) 信用卡:1) 含义: 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是一种信用凭证。 2 )用途:: 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 能减少现金使用, 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2) 支票:1) 含义: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 用途:转帐支票:付款单位开出转帐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上。现金支票: 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知道外汇的用途,了解汇率的含义及其升高、跌落的表现(1)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 汇率:又称汇价, 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3)1) 外汇汇率的变化: 如果用 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 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 反之, 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②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一般来说, 一国汇率( 采用直接标价法, 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 降低, 表明同量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通常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 2) 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 影响有:①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 ①出口增加, 进口减少; 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 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复习提示: 重点把握: 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 货币与财富; 外汇与汇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2. 价格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 、 、理解供求影响价格和价值决定价格的道理了解价格的含义: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一般来说, 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1 )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2) 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 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 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反过来, 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的关系)。(3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