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对太极拳教学一点体会太极拳理论、功法、内涵高深,学生在初期学习阶段很难学习与领悟,从而很难产生对太极拳学习兴趣。为此,如何针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领悟并掌握正确拳理、拳法以及动作技巧,达到强身健体作用,已成为现阶段搞体育太极拳教学工作首要任务。一、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几种认识(一)太极拳健身价值太极拳运动不仅仅是肢体参与运动,更重要是用意念来控制肢体动作。用意引气,思想高度集中在身体内外,随着意动形动,体内外元气也随之而动。从而将自然界中最基本元气聚敛在体内,达到脏腑、经络以及气血平衡;在外通过动作技术锻炼,从整体身体结构上、功能上使身体得到全面身体锻炼。(二)正确认识太极拳运动特点对于太极拳运动队特点而言,主要表现在慢、稳、柔、圆、匀。动作缓慢是太极拳最重要特点,上下肢动作多以慢为主。其次是稳,无论进行哪种动作,都应保持身体平衡;再就是柔,动作应柔软,不应僵硬;再就是圆。手、臂伸展与回收,脚、腿伸展与回收都要走弧线。最后是匀,动作速度应均匀,不可忽快忽慢。(三)充分认识太极拳基本技法要求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还应明确太极拳基本技法要求,如对于“气沉丹田”而言,即身法端正、宽胸实腹,用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并使用腹部呼吸来使气息深长。对于呼吸而言,应匀细、自然,多在身体上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又如对“含胸挤背”而言,含胸即将胸部略微内收,使胸部肌肉松弛,并且有宽松、闲适感觉。除此之外,还应明确“松腰敛臀”、“圆裆松胯”、“沉肩坠肘”、“舒指坐腕”等基本技法要求。二、太极拳教学基本步骤(一)选择要学习内容在太极拳专项课程教学过程中,首要工作时选择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内容核心而言,应是太极拳基本运动规律、运动特点以及风格特征。同时,太极拳基本运动规律是以身体结构为基础,以太极哲学为拳理,以圆形轨迹为基本运动路线总体运动特征,这既有利于学生对太极拳运动宏观认识,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基本动作能力。同时,太极拳是一项技术动作比较复杂,对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运动项目。对于现阶段学生而言,在初学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一些动作难度低、动作环节比较简单动作或组合套路,而教学方式也不能仅仅以训练式为主,而应该是开放式。(二)学习基本动作及组合套路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后,应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动作。通过教师正确引导与示范,使学生建立起明确动作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动作应缓慢、明确,使学生清楚动作线路与方向,掌握动作规格要求。在这一阶段不应对学生有过高要求,不应过分强调细节,防止引起学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问题,从而降低学生神经系统兴奋性,使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后果影响。(三)注重套路教学学生在明确了基本动作路线、方向之后,应引导他们将动作贯穿完整。在这一时期,要求教师应在把握动作架式、步型准确、工整同时,强调局部部位变化准确,并注重动作连贯、完整与协调,提升学生自控能力与身体协调一致性。(四)练形神,强化太极拳内外合一在学生掌握一定太极拳套路之后,教师应加强对动作作用以及性质剖析,进一步阐述精神与形体有效结合,使学生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状态。三、太极拳教学方法合理应用(一)加强对语言应用以语言表述形式使学生明确动作标准与规格,使他们明确动作基本要求。在讲到动作攻防含义时,语言应形象生动,使学生深刻明确动作实质,以便于对动作准确掌握
浅谈对太极拳教学的一点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