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 2015 ) 2015-04-20 18:54 来源: 丁香园字体大小- |+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家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病理学则是肝脏外科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之一。为此,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于 2010 年制订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 2010 年版)。近五年来, 肝癌临床和病理学研究又有了新进展, 肝癌异质性、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等新概念开始成为现代临床肝癌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对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2014 年4月, 在吴孟超院士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和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召开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 2015 年版)》制订专家会议。并于 2015 年1 月召开定稿会, 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最后形成了能基本反映我的《指南》, 以期为提高我提供指导性和引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病理检查方案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其中以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最为常见, 但本方案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肝脏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肿瘤。病理检查方案主要包括大体标本的固定和取材、大体和显微镜下特点的描述、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等重要环节。规范化的病理检查是从源头上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基础和前提, 由此可为临床评估肝癌复发风险和远期预后以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大体标本的处理(1 )标本固定: a. 手术医生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标注送检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对手术切缘、可疑病变以及重要血管和胆管切缘可用染料染色或缝线标记, 对切除小组织标本及淋巴结等应单独放置容器内并贴好标签说明; b. 为最大限度地保留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完整性, 防止细胞自溶,应尽可能将肿瘤标本在离体 30 min 以内送达病理科切开固定; c. 病例可接受标本后, 在不影响病理诊断的前提下切取新鲜组织冻存于组织库, 以备分子病理学检查之用, 沿瘤体最大直径, 每隔 1cm 做一个剖面, 并保持标本的连续性; d. 常温下 10% 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 4~5 倍于标本体积固定 12-24 h。上述处理基本能够满足分子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诊断的需要。(2) 标本取材: 根据目前对肝癌异质性和微环境特点的认识, 肝癌的外周区域是肿瘤异质性的代表性区域, 是高侵袭性细胞群体分布的集中区域, 是微血管侵犯和卫星结节形成的高发区域,也是影响转移、复发和预后的高风险区域。为此, 应特别重视在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 以便在相互对照中客观评估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为此,推荐以下肝癌标本“7点”基线取材方案(图 1 ): a. 选取出血坏死少、组织完整的剖面,分别在 12 点、 3 点、 6 点和 9 点的位置上于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取材, 癌与癌旁肝组织的比例约为 1:1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